美,從生活細節給予關注,從點蔓延到線再擴大至面,藝術與人生沒有分界。
去過柬埔寨暹粒的安縵薩拉(AMANSARA),創意鬼才總監丁一有了感想:「一個家需要用心和時間去經營,住進去的人方能如魚得水般自在」。
因緣際會下開始「旅店小旅行」的我,多嘗試不同的住宿地點成為條件之一,相對就必須承擔冒險的風險。就算是被挑戰了忍耐的極限,也是好的!
襯托了其他比較對象的好,甚至更好!
「台北街角O大」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案例。國賓意舍第一眼也讓我傻眼,但相近的空間尺寸,超脫常規的設計讓我樂在其中。差不多的價位,行天宮棧顯得誠意很多!用心,小雖小,也可以有無限的享受,願意再訪。
拉高到城市的規模,到底喜歡台北的甚麼?
某建商第二代小老闆嘗試說服我(們):我們(指她們公司)在改變,要走出自己的路。不只是蓋房子,不只求外觀的美,更要對人對環境產生意義。
說的不少,但當她丟出一張照片,立刻收買了我。
那是從這座企業總部大樓某個窗望出去的台北,灰撲撲的天空、嘈雜錯亂的城市,恍恍如《攔截記憶碼》裡如貧民窟的殖民地,《醉後大丈夫2》裡的曼谷也比較戲劇化而反而獨特有味。
「我們會希望住在這樣的環境裡嗎?」
後來,我慢慢體認到;台北的外觀的確不美。她美在住民的日常生活、晨昏晴雨裡,她美在人際巷弄裡的錯身而過,以及房子裡的傳說與溫度。
那次,看完《里斯本夜車》已經11點多,我獨自踽踽步行,從長春松江路口要走回民生東吉林路。沿路穿越老街區,千帆過盡,街上人車稀薄,天階夜色涼如水,有人走出便利商店,門響遠遠地清亮地傳過來,當下反而飄逸著沉靜的氣味,不必趕路,安心就好。
就在這個街角,恍惚以為自己走在里斯本故事傳唱著的石板路上…
旅店,能夠為旅程加分。旅店本身就是一種服務美學的修行。
《里斯本夜車》的旅店老闆,經歷過生命的陶養,讓整座城市更迷人。
漫步在城市,一間又一間旅店間的轉折,何嘗不也是一種修行?!
《蘆洲成旅晶贊,捷運線上的物超所值》
拉開窗簾霎那間,以為回到了曼谷天使之城。房間裡的裝潢,也彷彿是簡易版的Hotel MUSE,延續著它的精神:「華麗的質樸」。
~現代的潘朵拉,蘆洲的家園樹~
深邃幽謐如秘境的洞穴,底部大開口著,望過去毫無遮掩,沒有殘渣,很純淨。光影飄渺,燈火閃爍,是甚麼?你走過去,發現自己就在懸崖邊,風吹拂過耳際。
做了一個夢,夢醒在這片蘆葦搖曳「河之洲」上的十四樓高空。
或者說,是尾隨著傑克的身影跨進《阿凡達》那遙遠星球潘朵拉,和納美人達成和平共識,攀上家園樹,也進入雲霧飄渺的神祕國度。巨大的枝椏間,拉著藤蔓跳躍、飛翔,自由不必想像。風撥揚起髮辮,能量流竄,朝氣蓬勃,學習沒有止境。
總是要歇息的!找一處包覆如母親子宮般的樹幹凹處,放自己進去,安穩沉睡下去。
走進蘆洲這間號稱台北第一座「捷運站飯店」,從地下室捷運站出來,不必離開建築物,就直接登上了六樓飯店敞亮的Lobby,有如沿樹幹攀上樹腰的起居室。
被升等到有陽台的邊間,所以走進這個擁有兩扇開口的房間,就跟大自然開啟了對話的連結,身體自然而然輕飄飄了起來。
新飯店似乎都有共通的特色:若沒大膽到將浴缸擺在房間正中央,就先解放浴室的禁錮吧!讓浴室通透,和整個室內空間連成一氣,放大享受的尺度。
原來,「奢華」在這裡有了新的定義!
飯店標榜自己「附加多一點,負擔少一點」,我倒覺得是「附加多一點,享受多更多」。
旅途間正受腰痛之苦的我,早早就回到飯店,只想跟豪奢美景作伴,哪兒都不想去。
朱锫是美國媒體選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5位50歲以下建築師之一」的中國建築師,他這樣形容他的Dream House:「…插在懸崖的峭立面。房子的一部分在懸崖外,一部分在洞裡,一陰一陽、一正一負…人時而在雲裡,時而低頭看到大海,外面是大自然,裡面是小氣候」。
我以為我也看到了他的想望。
~早餐聯合國~
飯店早餐餐廳是很有趣的空間,人不管完全清醒了與否,或者已經全副武裝、朝氣蓬勃,都在特定時空裡聚集且現形。
在意想不到下,蘆洲的這間捷運站飯店,居然出現了國際化的面孔和語言。對岸的商務來客西裝畢挺,韓國、香港、日本或成雙成對或一家三口,自然也會有本土阿杯阿嗯,以及像王陽明的年輕高大帥哥!
(水,是空間中的柔軟介面。餐廳和Lobby在同一層,戶外有座高樓平台,一座筆直的長條水池貫穿了整座平台,黑色大理石材質,讓這道都市中的活水反映出如一如懸崖也如參天巨木的飯店。)
《不同凡響的小,行天宮棧》
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曾在1985年說過,唐寧街10號已經成為「全國的遺產中,最珍貴的珠寶。」
這間小旅店,因為用心,所以大了。
~北京和台北距離不很遠~
女孩回答我的問題,在我指引他們如何和旅宿管理人員聯絡之後…
「我們打北京來的,你呢?」
年輕情侶在門外街道上查看地址,四下觀望,顯然是不識「廬山」真面目。
來到一間沒有招牌、沒有lobby和門房的旅宿,一切從簡之下,也該有疑惑的!想我前一日來訪時也是這等面貌,所幸得到空調工人的指點,才順利入住,於是,在我即將離開,和門外這對情侶進出兩相交錯時,我當下毅然一反常態地轉身,以親切的台灣阿吉桑的口吻:「在話筒上按#9就可以和飯店連絡上」。
「謝謝啊」,女孩像朵微笑的花。
「我可以拍張照嗎?」
「好啊。」
於是,北京和台北的距離在某個瞬間彷彿就近在咫尺了。
丁一回憶起他在柬埔寨暹粒安縵薩拉飯店的住宿經驗,第一時間找不到大門。
經理笑著說:「只有房子的主人才知道入口處在哪兒。」
~小反而大,中原街53號~
英國首相官邸在哪?倫敦西敏市唐寧街10號(10 Downing Street)。
沒有店招,它隱身在民生東吉林路的老舊街區之間,半天讓人摸不著頭緒。
沒有lobby,小但並不侷促的玄關裡只擺了一張俐落小長桌和復古雙人沙發。
沒有電梯。你只能拎著行李箱,沿細窄樓梯上樓、穿越深長的甬道。
沒有餐廳。連lobby都沒人了,怎麼奢求需要更多服務人員和閒置時間的餐廳?
沒有太多迴旋的空間。所以沒有衣櫥和書桌、沒有小冰箱和零食,更別提單人沙發了。
唯二看的到的是清潔的阿姨,和走道間客人的腳步聲。
總會好奇誰會住進來這裡。
門外牆上掛著對講機,lobby長桌上擺了電話機。於是你可以和似遠非遠之外的男聲或女聲通上話,「我到了」,「我回來了」,「我要離開了」。
走道很窄,卻讓你嗅到梁朝偉和張曼玉的2046或者他和張國榮的《春光乍洩》,那二樓往三樓的磨石子地板樓梯間,轉角上去似乎有很多故事。
餐廳?街區就是延伸出去的旅宿空間。早餐?往行天宮方向的巷弄裡,接連好幾間親切的美而美之類早餐店。消夜?吉林路上的快炒店火鍋店燒餅豆漿店,選擇還挺多!
空間有限,所以更要絞盡腦汁,刪除旅行者非必要的需求、更大地滿足基本需求。所以沒有金碧輝煌,只有滿滿的白。沒有可有可無的服務,回歸身心休憩。
還是再次借用丁一的結論:「簡約的背後,往往是不簡單的設計理念。」
想像,將這間小旅店放大了,它是中原街53號。
(後來我又再次選擇入住。特愛它的浴室,潔淨無瑕之外,有現代感的精簡俐落卻又樣樣俱全,簡直是座水晶沐浴艙,以為不只是平價飯店的價錢哪!)
《台北街角O大,真實人生的人在囧途》
看過對岸2010年超級賣座片《人在囧途》的朋友,應該就可以理解我此時此刻的心情!不只陽春到不行,連牆角的破敗都還不願意遮掩。
電影裡的徐崢不斷向下沉淪,流落到鄉間旅店,至少還有王寶強陪著他…
算啦,就當作在修行!
~恨鐵不成鋼,就是這個感覺沒錯!~
最近一次的台北旅宿經驗,我破天荒給了遠遠另一端的不及格。
它其實條件很不錯,大有可為,在台北平價旅宿市場突破重圍:
(1) 離捷運古亭站不遠,步行五分鐘之內可到,跨過羅斯福路就是師大商圈。
(2) 就在洋溢「城南舊事」氛圍的溫羅汀流域,紀州庵文學森林就在呎尺。
(3) 四層樓,房間數多(有經濟規模)、格局方正(好布置)。
(4) 原本應該是舊公寓改裝成四層樓學生宿舍,有主題性。
接待服務不佳(沒有接待櫃台就罷,手機不通達三十分鐘)、破壞第一印象,房間裡的陳設與生活道具的擺放更是不忍卒睹,霎時還以為身在某個相對落後的國家或區域。當下只有一個印象:經營者草率敷衍,只求近利。
就在我那夜不成眠(網路屢傳不上),凌晨兩點終於成功的當下,窗台邊油漆剝落,書桌面很多菸疤,隔壁房間傳來廁所沖水聲。稍早前,樓上地板有人在走動,一樓門外有人因為忘記密碼進不來而咒罵。
旅宿,毋寧是觀光客參觀一座城市最直接的窗口。
更遺憾的是(也是分數低於低標的肇因),在台灣經濟「看起來」已經氣若游絲、靠賺取觀光客外匯的現在,一顆老鼠屎會造成旅遊品質與文化印象的多大傷害?
破壞外國遊客的旅遊心情,消蝕對台灣的美好想像,帶了不好的回憶離開,還希望他們重遊嗎?
我很難忘記一個表情。一對來自對岸的情侶,他們打開門之後,回頭招呼我進去,我謝謝他們,「可是我還沒跟飯店連絡上…」
他們後來接的那句話沒有惡意、不帶恥笑,卻深深打擊了我。
「他們這邊就是這樣!」
《亞都麗緻,李奧納多也想來瞧瞧》
我真的要求不多啊!
就只不過是這樣的窗這樣的單人沙發跟書桌,還有這樣柔和的燈光跟進來就不想出門的氣氛唄!
旁白:不想出門,是因為外面天氣太熱+昨晚沒睡好!
~嗨,很高興遇見你~
自從特地去麗晶Robin’s Grill尋訪牛排館命名故事的主人翁之後,大餐廳的主廚遂成為我用餐時的另一道風景。
凌晨兩點半才入睡,今天還是趕早下樓,走進餐廳的早餐時光。沒睡飽所以沒甚麼胃口,享受的就是餐廳的氣氛了,心裡在喊著:「振作啊」。就在我起身要去覓食,就看見了他在吧檯前面。終於情緒激昂的我,趕緊拿相機捕捉瞬間的記憶。
如果沒認錯,他是法式主廚Jean-Claude HERCHEMBERT,為巴賽麗廳留下經典食譜,據說在亞都麗緻三十歲時獲邀請回來掌廚,重現「迷人的法式鄉村料理」,要「帶您體驗法蘭絲道地傳統老菜的美食文化」。
世界知名聲樂家帕華洛帝在飯店留宿期間,曾來捧場,開心地舉起他的手。
好的,暫時心滿意足了,準備check-out去!
也許改天有機會的話,再回來真正品嘗Chef HERCHEMBERT的手藝…
(價錢其實不是判斷旅宿品質的最優先選項,品味也因人而異,「用心」才是關鍵。亞都麗緻由上而下都讓我看到了用心。)
(剛看過電影《大亨小傳》,難免會幻想走在美國爵士年代廣場飯店的大廳。台北版的蓋茲比和黛西會從哪個電梯出來呢?)
《K Hotel,楓香樹蔭間的小雲雀》
「如果早餐有供應納豆的話,我會以為今天在日本旅行哪!」
台北柯達飯店早餐時間,我和友人坐在棋盤式桌椅與一堆日語的跳躍當中。取了中式稀飯,坐定,剛巧友人也是去年員工旅遊沖繩之旅的同行者,突然有回到九月沖繩的恍惚感…(補充:這是沖繩飯店的照片)
走出飯店,就立刻走進中山北路的楓香大道。是我「旅店小旅行」的第一站,大姑娘上花轎,心情也是雀躍著。
(這個房間是升等後的房型,算是改良版的客廳加臥室,沒有窗景,不過無妨,待會兒就出門去…下一個行程是見識麗晶名品地下街的「青木定治」。)
《燦路都,濃郁的東洋味》
第一次接觸到燦路都,是因為大戶屋。同事約在地下室的大戶屋聚餐。美好的回憶,連帶對這間飯店有了奇妙的憧憬。
那時候就在想,有甚麼樣的機會會住進去呢?
真正住進來了,跟想像並無落差。下午入住時,實用型的Lobby裡坐著日本中年男子、和服務員用日語對話,晚上回飯店,電梯裡有日本年輕上班族同車往上。房間裡有日本商務飯店慣見的「一體成型」浴室,隨時可以拆掉搬走。連窗景,也以為是日本。
(再一次讓我想起那霸市區飯店的窗外,那是員工旅遊沖繩之旅的第三天早晨,也是我這個階段的尾聲)
(這陣子常出沒在中山北,期待靈光與人生靚景的曇花一現。)
那天遠遠就看見街口的綠衣男子,那綠是如此低調卻浮出在人群之中,應該是有故事的。知道燈號要變了,人要過街了,趕緊抓起相機攝下了第一個姿態,快步追過去。
連續隨意抓了幾個背影之後,慢慢兜出了一個情節。他應該來自東瀛,前方是他的女性旅伴,不知為何,就算方向一致,兩人各走各的,總是領先他兩三個人遠的距離,即便抵達街的彼端。
她扭腰,站定,還是不甩他,留下男子凝視女子背影的片段。
今天在翻《詩經》,剛好瞥到這首,就讓我想到島北這名苦追的男子。
他會不會也在心裡這樣吶喊呢?
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後也悔。
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不我與,其後也處。
江有沱,之子歸,不我過;不我過,其嘯也歌。
也是修行。
更多照片在〈台北也是城市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