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山間有畝田,種花種草種清閒。」,會是你想要的嗎?
詩句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後半段。前兩句,更為人熟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人生每個階段,索求不同……
阿里山腳下,仁義潭邊,這裡有間這里民宿。
鬆弛感
是人生這個階段最需要學習的功課
放假,離人群越遠,越自在快活;人整個放開,恍若重生
於是乎,度假,不管國內國外,選擇,越來是越往荒野去
嘉義,相對空疏僻靜了。這次回鄉,更遠離嘉義市區,在阿里山腳下田野間的民宿下榻
其實也不能說遠,離嘉義車站不過11公里。
拐個彎就接上阿里山公路,仁義潭水庫就在附近
往阿里山方向前進,不多遠,鄒族逐鹿文創園區,觸口遊客中心,旺萊山愛情大草原,欣欣水泥森活園觀光工廠,再過去一點點,觸口天長地久
自然,也因爲離母親安眠之處不遠⋯⋯
認真說起來,也是有緣
上回,告別了母親,轉往梅山公園。導航指引最近的路線,民宿,就在路邊
訝異,或驚豔於它的現代,簡單高雅,跳脫於鄉間的樸實,就此記住了
會是什麼樣的體驗?開始起了想像
某程度上,自己抗拒著民宿(朋友開的之外)。既然要投身孤身一人的境界,民宿人少,主人又過於親(熱)切,反而放鬆一下不來
這回,印證是過慮了。主人剛剛好的分寸,也剛好只有我和另一對情侶,大半時光,彷彿是獨享整個空間
是自己在中埔的家(?)
黃昏。夜晚。清晨。自由自在,好不舒坦
更別提鄉間空氣清新,鳥囀蛙鳴的大自然美聲了
喜歡Bali的Ubud,質樸,純淨,文藝,卻也不缺現代文明的便利和舒適
在故鄉嘉義,不免也在某些時空縫隙中,瞥見一些相識,以飽思慕
傍晚,日光悄聲西斜,走在空無一人裡,宮崎駿動畫配樂,輕輕流淌。某個霎那,去年HOSHINOYA Bali的幸福感,湧了上來
入夜,大地都睡了,偶而機車穿越田野小徑,劃破寂靜,但一點也不是困擾。
房間全暗,電視螢幕上流轉著的《暮光之城:新月》(New Moon),竟然也迷人了起來⋯⋯
「北緯23.5度 是徐徐的步調
感受旅行緩慢移動
自在呼吸,把心打開
從這里開始」
是店家的呼喚
在「這里」,我找到了鬆弛感
不,是不自覺就放鬆了
從一開始,心的啟程
喜歡
民宿小夥伴帶我上樓,「幫你升等到有浴缸的房間」
我內心狂喜,她應該聽不到吧?
也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同一個場景,7小時的前與後
06:00不到,準備出門
就為了「台三線冠軍碗粿」
前一晚,星空為幕,夜色作伴,消化了文化路夜市帶回來小蕃茄夾蜜餞和芭樂切片各一袋
可惡!這天氣未免也太「好」了⋯⋯
天氣預報說降雨機率45%,原訂行程只好作罷⋯⋯
只好泡一下,安撫自己一下
本來計劃去觀音瀑布,回味童年⋯⋯
睡美人媽媽失智初期,還能行動。近晚,爸會騎車,載上她,滑過蘭潭,騎到仁義潭,繞上一圈
晚風斜陽,儷影成雙
相信,那段時間,那是他倆最靠近的珍貴時光
回嘉那天,離開民宿,興沖沖,左轉潭情路,往仁義潭。路邊被這片漫開的花海吸引了,情不自禁停下來,留下幾張回憶
稍後的過橋,那抹天邊火紅,再次把我攬了下來⋯⋯
那日急著拜訪鳳凰花的燒得不可收拾,不作他想;激情過後,夜,從文化路夜市返回民宿,過八掌溪,進了中埔,夜黑車稀,才想起來,
我黃昏的路徑,當年的爸媽走過嗎?
如果有,他倆有我一樣的感動,或喜歡嗎?
想著想著,那陌生的夜路,也溫暖多了
不是我走不出失去的悲傷,
而是找到繼續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