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一天,也就是去年最後一天,再次站到朋友未來民宿的基地邊。他問我有沒發現甚麼不同,然後指著地上,「已經接水電了,那邊還有地界標」,我探頭,定睛,配合地在草叢裡翻找一番,也彷彿窺見那塊石頭稍稍小了些。他「心頭的石頭」。我的「自以為是」。
他在2012年夏天移居長濱,忽悠一下,一年半過去了。我以為他會很急。
海有點遠,天有點低,眼前一片空。
萬事起頭難。千頭萬緒。
蓋房子。準備軟件。準備開張。客人上門。日復一日,循環不已。一個糾結解開再解一個,需要多大耐心,可想而知,但,起了頭,就打開某道幸福的開端,闖過了某個關卡,一路下去,慢慢來,也許就不像想像的那般艱難重重。
〈表裡如一的「少則得」〉
2014年的第一夜,投宿在台東市。
傍晚,帶著身體的不適抵達民宿。辦理入住手續同時,又撞上另一組四大兩小的客人,場面有點紊亂,一時間,心房起了場小火,消防車鳴笛來去,人聲吵雜。第一印象並不怎麼好。
是一時還沒轉換好的脾氣了。離正式告別職場的那一天,已經一年有餘,但畢竟是用二十年光陰相耗,習性難改,總覺得時間寶貴、效率至上,事情就該調理井然,一次做好。
管家似乎有點慌亂,和之前電話裡井然有序的好印象大相逕庭。是同一個人?
登樓,放好了行李,暗自祈禱:讓我帶著晚餐的美好回來民宿吧!一個人好好感受,再加上明天該是個惠風和暢、天朗氣清,或許一切都會好轉。
(朋友跟著上樓,很快地參觀過我的房間之後,丟了一個問號,「房間有點空?」)
~頻率對了,甚麼都順暢了起來~
幸福是甚麼,因人而異。
從管家阿凱泰然自若的言談中,回台東陪伴寡居的母親,應該就是了,即便明知道不管未來發展如何,首要任務必要認知到心境的調整,淡泊名利。或者說,放下了名利,也許就此換到更多的安然自得、海闊天空。
晚餐畢,回到民宿,整棟樓只有管家阿凱和我。
才第二次碰面,包含傍晚入住時的服務過程,第一次泛泛地聊了,交換的是個人背景,不能說就認識了一個人,但跟隨著他的腳步再次上樓,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努力的過程和進程,自然也是因人而異,但有一種默契叫「感同身受」。
(結束飯局,朋友的車揚長而去,我回到民宿,還沒摁門鈴,管家阿凱就剛好從裡面走出來。)
~剛剛好的會合~
一個人回來這個空間,和空間相處之後,好感慢慢出現了。
空,看得一清二楚,相對就不容易有雜質。
(出發前兩周才確定行程,所以民宿已經客滿。剛好有一組客人放棄,讓我補位了進來。記得出發前兩天,阿凱還來電和我確認狀況,當下的想像很美好。)
另一個空,則有了擺東西進去的餘裕。
(我房間書架上的書是這些,也是我接下來的書單…)
會合。默契。心境。
一開始是阿凱的服務熱忱。
聊到了明天的行程,他二話不說,電話拿起來就聯絡晃晃二手書店,書店明天是店休,他問了我的計畫,請小幫手阿志明天下午在店裡等我。要從台東市這頭搭計程車去車站,那夜,先給了計程車連絡電話,隔天中午離開前,又另外給了預備的電話。
也包括隔天幫忙問早餐店有無開店、老闆可否等我。本來打算吃完早餐再回來拿行李,末了,是他騎車將行李送到早餐店給我。
也聊到了朋友要開民宿。「民宿命名很重要,通常第一個字筆畫少比較佔優勢。」他給了個很中肯的建議,「客人上網查詢時,除非民宿另外付費,否則清單都是照筆畫順序排下來…」。
當初會選到這間民宿,名字是重要因素。
但…豬腦袋的我啊,再怎麼老謀深算、錙銖必較,居然把最重要的三個字給拍模糊了?!要我重訪的意思嗎?
會相遇就是因緣,也是時候到了的會合。
當夜的房客,應該是朋友關係的一個小家庭和一對情侶。
沒晚多久,也回來了。有人在樓上盥洗,媽媽應該和小孩以及朋友在樓下客廳玩,笑聲如銀鈴,夾雜含糊但溫暖的講話聲,霎時有種在家的親切感。
(主人是書法家,到杭州唸了碩士,據說現在在唸博士。)
屋子很乾淨,不能說是「空」。主人用適量的書法,適度地在牆面上畫龍點睛,也在必要的端景裡填補了空洞。某個角度來看,反而是無形的延伸和豐富。
好感,也來自我房間書架上的繪本,桑貝的《瑪塞林為什麼會臉紅?》。
亞洲雙簧年會白天閉幕典禮結束,接續又是晚上音樂會。聆賞的期間,腦海浮現某個相曾相識的畫面,卻一直想不起來究竟是甚麼,後來一忙也忘了追查。
那一夜,這一頁,給了我答案。
可以這樣解讀嗎?多年前的某個閱讀,啟動了我走進音樂廳的動機,循序漸進,所有的線索,在這裡會合。
席夢思床。一夜好眠。
當然,也許也要歸因房間的空,讓情緒自然而然地沉靜下來。
我在三樓拍照,下樓時,行李已經讓管家拿到樓下。
今天應該是好天氣。那組房客九點多一點就離開了。
要開始最後一天的行程,也是第一次一個人在台東的冒險。待會兒去早餐店會會「藍色日出」,晚點再過去舊鐵道另一頭的二手書店「晃晃」…
地址:台東市漢中街185巷46弄51號
電話:0932-731986
〈少就是多的「藍色日出」〉
乍看之下,就真的只是一座興之所至,路邊搭蓋鐵皮屋而成的早餐店。實在太不起眼,以至於已經走過它,四下逡巡,一時還找不到,直到民宿管家在對岸向我揮手…
為什麼那麼愛台東?也許從這間早餐店,就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將近十一點才進來,整個人從原先的興奮,逐漸不自覺地被掏空,或者說是被一陣陣幻化於無形的山濤海潮給催眠了,是主人和客人的帝力於我何有哉,隨興而為,擊壤而歌…過午,店裡只剩下朋友般的老顧客、和我,吊扇在頭頂上無聲地旋轉,整個人益發沉下去,沒力氣離開,捨不得離去。
終於不得不起身付帳,準備離去,才順口問了主人怎麼去台東美術館、有沒推薦的咖啡店,兩位年輕男生就湊過來七嘴八舌給意見,會不會太熱情啊?
本來還要繼續沙盤推演下去,因為時間實在不夠
(椅子們,集合!就是這張沙發和這個好位置,讓我不小心一直往下沉)
我到的時候,裡面有兩組客人,一組是年輕父母和小女孩,另一組是台灣女孩和法國男孩。
他們結完帳離開之後,老闆笑著對吧檯邊的男客說法語都忘光了,原來他唸過三年法語。
還在民宿的時候,我請教管家阿凱有關台東美術館的訊息,他沒正面回覆,倒給了一條線索,「早餐店老闆對藝文的接觸還滿多的」。
恍惚間聽到老闆的來處,他應該是彰化人,但是不是客家人?當時的音樂倒是很「滋潤心肺脾臟」,其中一位歌手是客語林碧霞。
問他可否入鏡,他禮貌地婉拒了。
若將山濤海潮換另一種方式描述,就是都蘭山的和墾丁的鹹鹹海風。是早餐店,卻也像小型租書店。
餐點也很米克斯,但重點是養生。我點的是墨西哥玉米餅和蔬果汁,女孩店員送餐時已經解釋過一次,後來到另一桌送過餐之後,見我的蔬果汁半天只少了一點,又特地轉身提醒我,「我們的蔬果汁不去渣,要及時喝完,不然會沉澱在下面喔」不去渣,也是要把營養跟健康都保留下來。
部落客小公主Irene:「養生餐點,或許不像精緻飲食來的可口,味道也比較清淡些,這些卻代表著照顧健康的心意,大魚大肉之虞,也該來場與健康早餐之約」
後來上網查資料,才知道它只營業到十一點,是我耽延了老闆的收工時間。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地址:台東市洛陽街236號
電話: 089-330499
營業時間: 6:30 ~11:00 (週四公休)
空,也和慢互為依存。
白先勇老師談到籌劃青春版《牡丹亭》時。建議人們要逆勢而行。「現在社會,節奏太快、太浮躁,所以動盪不安。就需要慢而穩定的敘事節奏。」
不管是民宿少則得,或是早餐店藍色日出,空、慢,都是最明顯的特色。是大都會市民們不經意淡忘掉的情感,也是這兩個空間最迷人之所在。
是民宿管家提供的地圖,早餐店老闆和熟客給的標示,還有他們熱情不藏私的指引
下次再會啊!
(少則得附近還有兩間民宿,這間位在籃球場邊。我住的民宿就在路底。)
(原本以為這間是餐廳,進去踏查才得知原來是背包客客棧,正好在民宿隔壁)
(從朋友的車下車,沒馬上進門,先在附近晃悠了一圈。社區很安靜,夜裡的籃球就顯得更活潑精神了)
(他讓我想起《長日將盡》裡的Anthony HOPKINS)
回嘉義之後,就要開始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