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清邁,第一晚,夜宿護城河邊上Thee Vijit Lanna。
一夜寤寐,輾轉難眠。是因為生理作息打亂,太累?重回夢土,太興奮?
應是我,誤闖了夜之國度的古老蘭納..
房號,在地板上
也是水月道場
恍若前方是一座古寺,提醒你,身外之物,要放下了
Thee Vijit Lanna的好,請靜待他日分曉…
重返這山城,素帖山和悟孟寺,是認真的第一個行程,也是我心中最清邁的想望;
重點是,是和多年老友結伴同行
個人願望,不一樣,但旅行方向與頻率是同一個
這寺,知名度不高,因為蔣勳的緣故,非來不可。
不是熱門觀光景點,原始風貌尚能倖存,也仍有僧侶修行,是微塵裡的人間道場。
除了寺廟本身很特別,是清邁唯二的「隧道寺廟」,佛像、建築,錯落山林之間,兼以湖泊圍繞。是真正的隨興,隨時光推移,自然而然衍生發展,或者灰飛煙滅。
網路上說,每年的萬佛節,佛誕,三寶佛節,這座素可泰式佛塔邊上,會舉行巡燭儀式。難有機會親睹,但想來也是非常殊勝。
佯裝是菩提樹
蔣勳老師來過,走出了「無夢寺」
我追著來了,尋找我的版本
依山勢挖地道而成,出入口分為直進、左、右,東西南北四條主隧道交接為十字。不金碧輝煌,神像也非華麗雄偉,質樸簡單,讓信仰回歸到最初的樣子。
供奉點,安置在不同位置,是不規則中有規則?祭祀祈福不是重點,就是閒步其中,清涼之餘,有一絲絲迷宮迷失。
友人顯然對寺裡這個空間頗有興味,走走停停,四處取景。同樣走上一人旅行的他,享受當下,珍惜生命的每一刻,於他是此刻最重要。而我,在這裡做什麼?為什麼來到這裡?這是我要的嗎?
相對於古城清邁其他寺院的華麗,無夢寺,清淨而自然;
佛法勸化世人放下三千煩惱、八方塵俗,找回本來單純。在這裏,某個程度上是具體而微地身體力行了
這幾年,出國,皆一個人旅行,唯一旅伴,就是這20年老友。
尤其是,近乎每年農曆春節,我倆相伴出遊,成了不成文默契
一個人出國,有好處
也有冒險的侷限
比方,夜晚國度,也僅止於觀光客界限
有人助陣,就有勇氣出城,跨進更當地人的生活
然,世界,不會靜止不動,
人,也會變
睡美人媽媽離開,Little Daddy步入失智後塵,我還有世間牽絆未了
友人,了了家庭和感情,旁觀到的,煩腦是另一層次
在熟習的互動間,悄悄透出一絲陌生
這些年,我也養了一個習慣,不疏離,但不刻意過問
不確定會走到哪,
但,知道彼此在哪
看著他的背影,我就是祝福
人生半途,我們都還在修課
暗自想著,素帖山下,這處七百年寧靜,更多年後回顧,希望會是我們人生轉折的一處里程
某部落客喜歡悟孟寺散發出的寧靜感,款款說道:「看著這些從幾百年前就在這裡的佛像,即便從未修復過,也能給人鎮定的力量。」
造訪泰國大城(Ayutthaya),一部份原因,不脫瑪哈泰寺 (Wat Mahathat)的樹中佛;
二訪清邁,必要將素帖山排進行程,則是為了一睹悟孟寺(Wat U Mong)的這尊佛頭
怎麼來的
面對面了
往往不那麼重要
起心動念,起承轉合,過程中的種種,反而值得紀念
宇宙浩瀚,為什麼就聽聞了它,千絲萬縷,總有一條線,連繫上了彼此
Wat U Mong歷史不可考,一說是誕生於十四世紀,也可能更早,1297年,孟萊王 King Manglai的蘭納王朝
前身是「Werukattatharam」,意為擁有11叢竹林的佛寺(the temple with the eleven clumps of bamboo)
那個午后,素帖山行程的第一個行程,就來到悟孟寺。在這佛寺村落,東走西逛,走馬看花如觀光客,看了很多,卻也什麼都沒看到
來到佛頭前面,也有一些失望
陽光太好,不是想像中的青苔披身如袈裟,禪意悠遠
歸究起來,是心還未定
人總是習於不斷外求,在求的過程,也忘了安心...
15世紀時荒廢,直到1948年,才又被發現,如微笑吳哥?
道場前廣場,刻有獅神、上有法輪圖騰的印度佛教代表,見証清邁在孟萊王治理之下的佛教全盛風光。
也有人說,悟孟寺的寧靜,「只有與它氣場相合的人才能體會到,源源不斷的吸引著很多喜歡冥想,禪修的人前去拜訪學習」。
「所有外在事物都會變,唯有心靈的寧靜才真實。」
忘了講了什麼,那天(清邁第一天),那段時光,友人和我,笑得忒開懷
友人事後還打趣,佛門淨地,我們逾矩了
那種開懷,需要默契。你一講什麼,我立時即懂;就算是開玩笑,也清楚就只是玩笑
遊無夢寺,如夢一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