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同伴們直呼:「今天到宜蘭真是對了,太開心!」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小河裏有白鵝,鵝兒戲綠波,戲弄綠波鵝兒快樂 ,昂頭晿清歌…「阿母,ㄟ當呷飯啊未?」
越發覺得咱逮灣郎(台灣人)實在太有文創才華了!這座一條龍式的傳統低矮農舍,整修裝潢成咖啡館,散發台灣農村味的思古幽情,邊啜飲咖啡,邊讓大人回憶童年趣事(也可能悲喜交集吧?頑皮被揍!),也讓下一輩體會農家住居的風貌。
望龍埤又與其他三座湖泊不同,尋訪必須穿經密布果園、處處可見農作物沿路販售,很明顯是鄰近灌溉用水之來源。相對,這樣的「水」,很容易就迷失在台灣眾多相同功能的同類之間,面貌難辨。
但,這座水畔咖啡館,頗有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的滋味,不僅本身成為望龍埤觀光的驚喜亮點,也讓這汪村姑之貌(沒有貶抑喔)的水頓時眉清目秀起來。
回到家、湊巧翻了書,赫然發現咖啡館前身是電視劇《下一站,幸福》中主角拓也的家。
想像農忙之後的餘暇,風暖日斜、炊煙裊裊,湖邊發呆,等待開飯(為什麼不是我做飯?)…嗯,還真有點幸福的味道。
那天,出發時的台北正微雨絲絲,雪山山脈這頭的蘭陽平原卻是陽光普照到刺眼。結果,中午往望龍埤前進,才剛拐進鄉道,就開始颳起狂風。是伊索寓言裡北風和太陽的競賽嗎?看誰力量大,能讓旅人除下斗篷?事實證明,還是太陽受歡迎哪。
路邊賣水果的阿杯說前兩天都還下雨,那天才出太陽,卻又颳大風。邊說話,阿杯遞過來切片柳丁:「來啦,試呷免錢」,很熱情,讓我留下印象,讓朋友掏錢買下了水果。
印象深刻的還有我那可愛的夥伴們,以及九曲橋那一對婦女的背影…
一連串相互扶持,一起走過風雨。
《99.9分組合之永結有情遊》
李白應該會羨慕我吧?因為他只能月下獨酌,輕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學長L、我及另兩名友人東尼、詹君,都對宜蘭這塊土壤上的風土人情頗有好感,在過去這半年頻頻以周末假期的出沒作為粉絲的積極表現,於是自封為「哈蘭族」。
可以分工合作,有人輪流開車,有人負責給去向,已可以提供對話的發球與接球。也都喜愛親近大自然,願意支持在地農業,諳幽默之道,分寸拿捏得當地互開玩笑,沿途笑聲不絕於耳。
詹君和學長L習慣買當地農產品,「幫助他們自力更生!」有人接著抱怨某次買的葡萄柚回家沒兩天就都爛掉了,「很不老實勒」,另兩人打圓場,「因為好的都被我們先挑走了,哈」。
過沒幾分鐘,詹君揶揄道:「人ㄟ心若歹,看甚麼都是歹的」,對方不甘示弱:「對啦,你是許O美啦,有夠水」,唇槍舌劍起來,逗得旁觀的我們哈哈大笑。
都結識十年以上的朋友了,彼此都知道各自的心腸,偶爾的拌嘴,無傷大雅,卻更讓感情黏得更緊密。
在他們後頭亦步亦趨,某個瞬間,覺得擁有這群朋友好幸福。不必經常碰面,在短短的假期裡就找到新的刺激,不定期把生活重新re-fresh。心情愉快,於是原本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地方,都冒出了有趣的奇花異草。
志同道合,人生難得。就心裡默許了:要一起走過另一個十年…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風稍歇了。
夥伴們結伴走在前面,已經走了環埤步道的3/4。
《不分女兒媳婦攏總好》
九曲橋穿越湖心,把兩岸連接上了。一名肥壯中年婦人攙扶著白髮老婦人,從這岸上了橋,在某個轉彎處停步,兩三分鐘後繼續往對岸前進,移動速度很緩慢,沒有其他人跟在後頭,對岸看來也沒有人等著她們,長長的橋上只有她倆,相依為命。
我在這岸岸邊用鏡頭守候著她們。她們方才應該有這樣的對話:「阿母,汝要否多休息一下?」,「挖ㄟ棟行啦,不要緊,咱繼續行」,彼此對笑。
她們走到橋中央,換成了手牽手。
如果是婆媳關係,也當真是我想像的畫面,她們之間的互動毋寧是一篇美妙的樂章,令人感動。
年輕的林美秀在《親愛的奶奶》裡放棄原來的歌手生涯,洗盡鉛華到工廠上班,卻早早就失去丈夫,婆婆張岫雲(豫劇皇太后)擔心她紅杏出牆,對媳婦的男同事百般刁難,暗示她放假就乖乖在家待著。透過倒敘,我們後來才知道,原來婆婆曾經在接獲兒子死訊的當時,忍住悲傷,勸林美秀趁年輕改嫁了吧,她一口堅定回絕,也注定倆人要往更緊張(少了兒子、丈夫的折衝)也更緊密(脣齒相依)的關係。
孩子漸漸長大了,快要知曉世事、隱瞞不住了,少了父親如山的倚靠,更需要婆媳心手相連的照顧,少誰都不行。
離開了電影,現實生活中,留在彼此身邊,是因為耽於習慣,畏懼陌生、害怕走出舒適圈?擔心隻身一人,日後孤苦無依?還是真正關心對方、視為生命共同體?
耳邊傳來這首歌,讓望龍埤的美更多添了和樂的美好…
牽阮的手 淋著小雨 牽阮的手 跟你腳步
牽你的手 走咱的路 牽你的手 不驚艱苦
牽阮的手 淋著小雨 牽阮的手 跟你腳步
牽你的手 走咱的路 牽你的手 不驚艱苦
雖然路途有風有雨 我也甘願受盡苦楚
希望甲你白頭偕老 牽阮的手 走咱的路
《與生產者直接對話》
「如何幫助當地農民,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呢?」
最簡單的方法,也最可以身體力行的,應該是旅遊的同時直接購買當地農產品吧?
望龍埤位於有名的果園區枕山,當令的就是金桔、紅心芭樂、柳丁、椪柑、聖女小番茄、紅辣椒等農產作物及加工品。
但從鄉道沿路走進來,映入眼簾的似乎台灣(或者說是全球)各地農村同樣的現象:青壯年外流城市,農村裡只剩下彷彿安靜到連針掉下去都聽得見聲響的農舍、老人和小孩。
台灣高鐵2013三月份車上月刊專題〈小店敵國,在地嫁接〉給「農夫市集」下了定義:在農夫市集中,販售者就是生產者,消費者不僅可以買到最新鮮的食物,還可直接與生產者對話,了解食物產出過程,形成一種更緊密、具濃厚人情味的消費關係,而生產者也可獲得較合理的報償。
直接與生產者面對面,購買當季農作物,不只減少了消費支出(中介商的成本),也間接確保食材的新鮮,促進當地農業經濟。彷彿看見消費者與生產者手牽著手,走在夕陽斜照的田埂上。
附錄2:望龍埤的故事
「望龍埤」又名軟埤,位在宜蘭縣員山鄉枕山村湖山國小後處。
宜蘭員山枕山村,早在數百多年前即因為地形山洪爆發、土石沖刷,在目前大礁溪山麓,自然行成一座湖泊,面積約四至五公頃;因該湖屬於山中湖泊,海拔較高,湖水水位是隨著雨水量升降,因此湖中水量與當地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地方耆老則依「風從虎」、「雲從龍」之古諺,而取該湖名為「望龍」,祈求雲雨滋生,造福蒼生。
及至民國七十年代,水位降低、水源枯竭,乃至乾涸,以致湖底雜草叢生。民國九十年起,枕山休閒農業區成立以後,經地方士紳建議,希望能讓望龍埤恢復昔日風采;在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宜蘭農田水利會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從設計施工、規劃督導、斥資經費等,共同挖除埤內積沉泥土,修築埤岸,增建九曲橋、興建環湖步道、涼亭、島嶼,廣植樹木,設置停車場,引取大礁溪之水,施放原生魚類,使「望龍埤」恢復原有生機,亦成為員山鄉休閒觀光的最佳去處。<資料來源:望龍埤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