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回頭看前年的巴黎之旅,還真是一路尋覓芳蹤哪!樓梯間、公園、路邊,一直到飯店裡遇見她。

或者說,是她啟動了我的巴黎之旅… 

P1130150.JPG  

史上首位世界三大影展(坎城影展、柏林影展、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獎的得主,亦是影壇唯一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和三大影展演技獎的大滿貫女演員。

每個人心中都有女神。我的巴黎女神,Juliette BINOCHE!


~新橋依舊在、戀人哪去了?~

法國「新新浪潮」的鬼才導演Leos CARAX(李歐·卡霍),在1991年以巴黎塞納河上的新橋作為故事背景,拍出了《新橋戀人》。

《開眼電影網》:「Juliette BINOCHE飾演患有眼疾的富家千金,因為被男友拋棄而過著自我放逐的流浪生活。當她在新橋上露宿時,遇到了流浪漢Denis LAVANT鄧尼斯拉方,兩人之間產生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令他們在被世界遺棄之餘還能感受到溫暖」。

故事很簡單,但結局過於現實,沒有功德圓滿,反倒讓人唏噓難忘。 

P1120206.jpg  

對Juliette愛屋及烏,頭一遭去巴黎,當然必得造訪這座鼎鼎有名的橋樑。

新橋(法語Pont Neuf)是巴黎塞納河上最古老的橋,為了區別其他連結兩岸的橋梁中而命名,直到1607年才完工,當時由亨利四世正式揭幕位於西堤島西邊,連結巴黎的左岸(巴黎的南部)與右岸 

搭夜航班機到巴黎,第一天早上八點左右降落戴高樂機場,要調時差不能睡,中午就到塞納河畔附近景點如西堤島、聖母院遊逛。「那座才是新橋啦!」,我和同伴按圖索驥,將橋梁逐一比對,也許因為一夜無好眠,加上記憶還停留在男女主角在放煙火的夜空中歡欣狂舞的一幕,親臨橋上,只覺空無一物,不過就是座橋!略顯失落。

同伴應該未察覺我心理狀態的變化,而我仍強振精神在橋上拍了照。 

第一天,蘇打綠「無眠」陪我步行穿過巴黎西堤島和塞納河。

想講要作伙飛
去一個心中美麗的所在
所有的一切
攏總尬你放作夥
希望你 會當了解
(為著你 我一定等) 

picx_fAone041124601.jpg  

(接拍《新橋戀人》的她,尚甜美可人,但已經拍過《壞痞子》和《布拉格的春天》)

也愛《新橋戀人》的朋友DIDI夏愛玲感嘆地說:看完很心痛。她給了很棒的註解,「為愛痴狂、毫無保留又心碎的烈愛,都讓我們深深感覺,當愛情來了,何須任何原因、莫名理由,只要『對』了,誰在乎天空是白的,雲是黑的!」

夏蒂蒂文章: 〈李歐‧卡霍的愛情童話--電影《新橋戀人》〉 

 

影片末了,印象中Juliet BINOCHE還是回到了原來富庶的生活圈。

曾經,我以為只有愛得濃烈狂放,才算是愛過了。在愛無保留卻遍體麟傷之後,儘管還是各走各的路,覺得這輩子已經精彩過了,煙花開盡而無憾。

這幾年,隱約轉了念,樸實無華、但如白開水的感情似乎也不賴。

是自己被燙灼得太過?還是,心境隨著年紀而變了? 

 

P1120107.jpg  

~巴黎女人美在自信~

似乎有個說法:走在巴黎街道上的女性,每一位都漂亮如名模!

也許是過於誇飾了,但真正進入巴黎,遇見的倒多是充滿自信的人。自信,能撐得起場面,一笑百媚生。就算身上的服裝不是名牌,未穿金戴銀,走起路來就是奕奕生風。

相對,也多半因為「時尚」已經是法國人在全球各地通行無阻的象徵與名牌,從小浸淫在時尚的環境與氛圍裡,耳濡目染,不時尚也難。同時,法國女性的獨立意識與追求獨立的意志,也讓每位個體保有主見,不流俗,勇敢做自己,言之有物。

內外兼美,由裡而外,焉能不美? 

商業週刊認為二十世紀最佳的法國女性代表:設計師香奈兒(Coco CHANEL)、作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兩個人個別的一句話,就值得起立致敬!香奈兒說:奢華的相反並不是貧窮,庸俗才是;西蒙波娃: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

這兩位祖師奶奶,一位用衣服解放女人的身體自由、更將美提升到精神層次,一位把女性從男性附屬位拉抬到堂而皇之、平起坐的地位。不只在法國這塊土地上掀起滔天巨浪,也根本影響了法國女性、甚至全世界女性的價值觀! 

 

BD0100_P_01_04.jpg  

(照片及文字轉載自中國時報2014年5月28日江佩君報導。茱麗葉畢諾在電影《Clouds Of Sils Maria》穿香奈兒黑色高級訂製服,配戴香奈兒Fontaine耳環及Plume de Chanel手環。)

對我,法國女性代表則是茱麗葉畢諾許。藍色情挑、新橋戀人、紅氣球、巴黎我愛你。

以及貓、市區百年公寓和郊區別墅、手劃過石牆。

不喧嘩的時尚。

新橋戀人  

《新橋戀人》,1991年,法國「新新浪潮」的鬼才李歐卡霍第一次嘗試大型商業製作。

 


~愛屋及烏之街頭外星人垃圾桶~

對Juliette BINOCHE情有獨鍾,愛屋及烏之下,《藍色情挑》裡面的駝背老婦人也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塞空玻璃瓶進垃圾桶的簡單動作,她做起來卻是無比艱難,而且是三番兩次莫名地出現。

P1130943.JPG  

時間倒回我的2006年10月

那一天是假日,不只是去公司加班,結束時已經夜裡九點。

「原本惦掛著的事,反而透明了」

然後,Juliette隨之出現。

車禍喪夫及女原本就痛,後來
又意外發現丈夫生前的外遇
茱麗葉畢諾許承受著
折磨,
她選擇原諒
放了自己一馬
在清爽的午后,她在公園椅上
盹了一會兒
,越來越輕盈
 

 

124674262643.jpg  

(她和丈夫的夥伴、也是暗戀她的對象共度一宿之後,翌日清晨獨自離開別墅。下一幕,鏡頭鎖定在她的右拳拳稜,一路劃過尖銳石牆。

心,痛到了極點,需要用肉體終極的痛才能對等地拉住自己,否則會陷入無間地獄)

倒是作者房慧貞很厲害,不帶個人情緒地瞧出了更多端倪。

老婦人是串場角色,「在《藍》中,女主角沉浸於親人死去的巨大悲痛中,她無能注視到這一幕;《白》是荒謬黑色喜劇,仍勻不出同情心;要到了《紅》,伊連雅各飾演的年輕模特兒(才完成)…」 

前年去巴黎,特別地留意了。在第二天的羅丹美術館,享受了一會兒的Juliette的暖陽。

也並不需要「特別」,一上街就見得到外星人模樣的垃圾桶。

要離開巴黎去羅亞爾河那天,一早在路邊等法國朋友開車來接,連垃圾車都來了,當場示範怎麼取垃圾! 

 

P1120216.jpg  

~愛屋及烏之街頭浪人~

應該每一個城市都有流浪漢,為什麼會對巴黎的流浪漢情有獨鍾? 

這位穿西裝皮鞋老兄,白天側身橫在人行道邊緣,醉了暈了?還是在抗議著甚麼?大辣辣地、在我拜訪巴黎的第一天、離聖母院幾百公尺之遙的瑪黑區、自〈達利的七裸女骷顱〉延伸而出的海報的旁邊。 

說來還是《藍色情挑》餘毒。Juliette BINOCHE在故事開始就因車禍而失去了丈夫與女兒,突如其來的獨活與失落,猶如橫空斷了根,世界崩塌,痛苦超過負荷了;解除了家庭的責任,形式上獲得了自由,事實上卻被精神的繩索綁得更緊實。她選擇自殺,未遂後開始躲逃、防衛與遺忘,甚至賣光丈夫的家產,還是徒勞無功。

自我放逐的她,無意間發現街頭吹奏單簧管流浪漢的秘密。也穿著西裝的他,上了富家女士的黑頭轎車揚長而去,下一個鏡頭看見他下了車,回到原來的位置,繼續演奏,音符寂寥孤寂,卻彷彿因為有愛而厚實溫暖了。

也許並非當下領悟,但她後來慢慢將心打開,接受了新戀情,也走出了悲痛的苦牢。

街頭的流浪漢,四處為家,天寬地闊,心也許比我們更自由? 

印象中,Juliet的流浪漢最後還是離開人間了,但身影和樂音多年來一直盤旋在我內心某處。也許,我也需要找到某個流浪漢,幫助解放我的自由?

藍色情挑  

《藍色情挑》,1993年,波蘭電影大師奇士勞斯基「紅白藍」三部曲其中一部,法國女星茱莉葉畢諾許更因本片獲得第五十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女主角。

 


【老花眼看電影】最珍貴的鏡頭

很多對白,若沒用力記下來,散場也就忘了。這一幕,卻牢牢繫在腦海的某個碼頭。

現實生活之中,親子之間,似乎也需要在暫別日常之後,才有辦法進行更深刻的對話。

fx_faen52353767_0007.jpg  

(在理想、一生志業和家庭、所愛的人之間,能不能取得平衡?) 

Juliette BINOCHE在新戲《一千次晚安》裡的女兒,拿作學校報告當藉口,執意要和母親去非洲採訪難民營…

母親是戰地記者,上前線記錄第一手訊息,是她的工作也是使命所在。烽火連天,槍林彈雨之間出生入死,對她是家常便飯;孩子小時候不懂死生為何物,大愛小愛又是更模糊的概念,等年歲漸長,嘗過失去的痛,知道最親的人隨時都可能消失,又不在自己掌控範圍,無能為力地被拋棄,是更難以承受的痛。

於是,自發地築起了牆。不聽不看,也就遠離痛苦。不說心裡話,維持著一種無血緣關係的假象客套就好。

妳的工作比我更重要?女兒每次出現,彷彿臉上就刻著這句話。

Juliette一次鬼門關前的驚悚橫禍,更將女兒狠狠而遠遠地推開。

 

畢竟是聰明人,明白可以用什麼方式突破困境,甚至重拾親情倫理的合宜關係。一搭一唱,母女倆相伴踏上非洲之行,用專屬彼此的秘密,交換一次改變的可能。

走一次親愛的人走過或會走的路,用自己的眼睛、肌膚和呼吸去觀察對方的世界,不見得一次OK,至少,答案,可能不經意就會出現。

「妳是怎麼開始戰地攝影的?」

「因為憤世嫉俗。」

現在還是嗎?

她不假思索地給了肯定句。笑燦如花。

fx_faen52353767_0020.jpg  

女兒在當下對母親的認知和體諒,又向前邁進一大步。母親得到女兒善意的笑容,則如釋重負,影子已經伸出手去擁抱一度失去的女兒。

或許,當Juliette脫口而出的霎那,也間接啟動了她自己迥異於昔的人生思維。

母和女,在那個柔軟的光影瞬間,得到和解。

 

對於那些心裡還堆積著萬般疑惑但已經無從親口探問的觀眾,這一幕,該是千金難買的絕美時刻了吧!

 

帳棚一大一小,是否也象徵著母女之間的心情。女兒帶著對母親的怨懟而來,呈現的是氣勢凌人,站在談判桌的優勢位置。母親自知未能陪伴女兒長大,還讓對方擔心受怕,理虧在先,先天就氣若游絲。

fx_faen52353767_0013.jpg  

台灣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關心國際局勢、固步自封,是這樣嗎?臉書或其他網路平台,能做為代表嗎?

是說我們還是大學生那個年代,一切發展為經濟,台灣正在高峰、世界的焦點,政治開始解凍,蔣家第二代剛離開,李登輝先生還穿著國民黨的外衣。以美國唯首是瞻,社會一片祥和美好,就算有零星的騷動,也只是稍微放大些的竊竊私語。其實也不太知道島嶼之外發生了甚麼事…

所以也很難客觀比對。 

不過,撇開經濟條件因素,台灣的小朋友們,會不會把到非洲難民營服務當作是暑期作業呢?

一千次晚安》或許是某個女人與其家庭的個案,卻拋出了很多議題。

網友回應:「我侄女到過柬埔寨當義工,小孩如何當國際公民,除了父母給小孩觀念及教育,更重要的是父母肯放手,小孩想吃苦

放眼國際,關心國外發生了什麼事,或許反而更能知道如何回頭面對這塊島嶼... 

一千次晚安  

《一千次晚安》,2013年,頂尖的戰地女攝影師蕾貝卡,在一次跟拍自殺炸彈客時,意外遭受波及而身負重傷。就在她想重回工作時,另個晴天霹靂消息也陡然驟降:丈夫和女兒對她下了最後通牒,逼她在工作與家庭之間作出抉擇 

 


從1991年到2014年,23年的時間,角色千變萬化,從一名有如驚弓之鳥的富家千金,化身一夕從天堂掉到地獄的音樂家夫人,再到因為使命而幾乎失去家庭的戰地記者,卻始終在影壇屹立不搖,至少在我懵懂認知範圍內,同期的夥伴早已銷聲匿跡。即便飾演母親,也是主角

現實生活中育有一兒一女。

歷經很多轉折,她的臉,從少女的圓潤轉變成熟成的剛毅。卻不減其色,風韻更增。 

 

她也出現在《回到初相遇》。

我的文章: 〈在春季未了時達到高潮的法語癖〉

arrow
arrow

    芒果不換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