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禪商: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靈沒有歸屬,不管你知不知覺,承不承認。

不過就是條馬路嘛,倒沒有那麼嚴重。只是該慶幸的是,在快速變遷的時代,我還能從同一條大馬路,找回「屬於記憶的空間」…  

P1470251.JPG    

島嶼之北,板橋。曾經在江翠國中附近窩居三年,卻直到文章完稿這天,才忽然想起來,從江子翠捷運站,沿石雕公園回住處,八百個日子以上,腳下踩著地的路,居然也叫吳鳳?

更妙的巧合是,就在今天同一天,那時候的房東在臉書上宣布,吳鳳路上開了「無縫Cafe」!

 


剛搬回嘉義,住在縱貫線鐵路的西邊,爸媽家在東城,都偏城北,加上每天回家總是挑最短的路徑,很難會跟城南沾上邊。因之去年的某個夏末秋初,下午造訪過興業西路經國新城,興致一來,特地走吳鳳南路接北路去市政府。

《KANO》導演馬志翔那天在市政府演講,宣傳影片。這是後話。

P1470259.JPG  

經過這間中廣嘉義電台時,突然好多模糊的回憶,從童年到少年,包括夏天的味道,所謂的鄉愁,突然一股腦湧上來… 

 

~欒樹紅了吳鳳南路,秋風牽起我的城南舊事~

小時候住在城南,所以對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有種莫名的親切感?。

這條吳鳳路,是往返白河及中埔、番路、阿里山的重要交通幹道。從中山路往南,整段都是「阿里山公路」,跨過八掌溪,從中埔分叉,一條走上嘉白公路往白河去,一條經過觸口,直上阿里山。

從家的巷口左拐往北,匯進這條大馬路之後,要過了以前的大河溝、現在的垂楊路,才感覺進了城。

P1470254.JPG  

吳鳳路其實說長不長,或許是因為大河溝從空間感上分隔出了城內城郊,所以河溝以南,稱為吳鳳南路。從垂楊路到南興路、世賢路四段這段,也是當時唯一的快慢車分離的景觀林蔭大道。

沿路,素樸木造屋宇一字排開,間歇穿插了幾座鋼筋混凝土露天厝、別墅和嘉義電台、仁愛之家等圍牆庭院建築,洋溢著相對先進、新穎的都市風情。

生活圈就在城南,難得進城,每次進城,就像暑假讓爸媽攜去台北,平淡過日子之間泛出微甜的興奮。

但,總不記得她的欒樹。 

長大後,曾經經常出沒在台北仁愛路、敦化大道,橫在這座時鐘慢調了的城市裡的吳鳳南路,自然是小巫見大巫了。

在我的心裡,兩旁樓房相對矮了褪色了。路,似乎也窄了。 

P1470252.JPG  

一個體貼銀髮族的城市空間,也會是讓他們能無障礙穿梭記憶的空間。「當老人熟悉的空間一直不斷消失,他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地方,如何能讓他為自己的生命定位?」,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主任王婉容,在論壇《重新建立城市空間的回憶劇場》,回應記憶空間對老人的影響。 

現在,我回來了,欒樹紅了。

幸好我還找得到路。 

進了城,她會通往地方政府所在地和從前的北門,就像島嶼北邊的凱達格蘭大道。 

 


日據時代,嘉義市正式升格後,於昭和七年(1932年)1月1日實施新町名。這座位在朝日、南門二町以南,約在今垂楊路、吳鳳南路、興業東路之間的區域,稱作「堀川町」。

照維基百科的說法,因垂楊路未加蓋前為一河溝而取此名。 

P1720169.JPG  

(這段路以北到中山路,曾經是「阿里山公路」…直到世賢路四段開通,阿里山公路起點從台鐵嘉義站改為高鐵嘉義站。)

若說嘉義至少三十年不變,這段吳鳳南路該是絕佳見證人。 

七月中旬,那次徹夜未眠之後的迎日之遊,倒像是夢遊了。懵懂國中生,騎著單車,行進在慢車道,要斜橫過半個市區往城南上學,腦袋裡只有英文單字和數學題等等、同學和老師,或許還有畢業旅行?但就是想像可及的範圍,走不遠。

這條路,兩旁的建築物,那時候觀望著我傻頭傻腦地消磨青春,這個七月,同樣看著我傻頭傻腦地回憶青春。 

P1720046.JPG  

這間仁愛之家在記憶裡一直都在...現在似乎變成辦公室,已經另外在草地尾興建大樓。 

P1720049.JPG  

不變的也有這一間三層樓水泥建築,感覺不像是住宅,而是大機關的員工會所。

外立面,圓柱狀樓梯間用大塊的裂紋裝飾,建築物本體則用點狀的磁磚構成,簡單的灰、綠、白三色,簡單的幾何造型,素樸中透著設計感,很有經濟起飛年代的味道。 

P1720063.JPG  

派出所顯然是新蓋的。

P1720175.JPG  

雖說嘉義至少三十年不變,那天,以國中生的目光重遊吳鳳南路椰林大道,才赫然發現,路邊圍牆內居然藏著這麼一座老房子。

從圍牆上方的露出,粗略觀看它的屋宇輪廓,及屋簷的高度、梁柱的裝飾和木雕窗櫺,該是「有甚麼」的人家。

當年,並不覺得這房子有甚麼特別…甚至,有這座房子嗎? 

換句話說,時間不只把人與物綁在一起變老,也改變了觀看的角度。 

P1720070.JPG  

(這座記憶空間的凍結,或許也跟中油有關。吳鳳南路從興業東路到世賢路四段,整片街廓都是中油用地,它的不遷出市區、無法遂行大規模都更,反倒為城市空間的急遽變化設下路柵。)

門內是占地四公頃的中油訓練所,新教學大樓於今年4月25日啟用。

「中油董事長林聖忠致詞強調,嘉義訓練所不只是中油公司學習的重鎮、中油薪火相傳的重要基地,從今以後更要定位為『能源石化人才培訓中心』,為各界提供更多的服務,成為嘉南平原上一顆閃亮的明珠。」 

 

王主任:「透過記憶空間的重現與再造,整個城市的氛圍與空間,會在那個瞬間改變。」 

~陳澄波的吳鳳南路~

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1933年(昭和8年),舉家從上海避難回台灣,兩年後也來過這裡作畫。 

P1730546.JPG  

這棟掩在帳篷式停車棚和簡陋鐵皮屋後方的傳統農舍,有沒出現在畫家的眼簾裡?

畫架旁白:「石磨子旁蹲著一位老婦在做事,她的身後,有一雞?,公雞母雞帶著小雞在覓食,可見陳澄波先生很重視家庭親情」

會有錯覺,南興路是一路直奔阿里山而去...山景依舊在,當年的田園農家風光已經換上現代小城風景。 

 19 嘉義郊外    1935年  

  


吳鳳神話被推翻了,吳鳳紀念公園已經換上中華民俗村新裝,吳鳳鄉改名阿里山鄉。

時間,彷彿對吳鳳開了個玩笑。 

~吳鳳人間蒸發~

嘉義火車站對面有座和平鐘。

在同一個位置,在更早遠的歲月裡,曾經有過另一個記憶… 

P1180678.JPG  

吳鳳,曾經以「為革除原住民出草的習俗而捨生取義」的容貌,存在於國小課本裡。在那個物資缺乏、萬眾一心、只有光明面的年代,或者更早的清領、日據時期,騎白馬赴義,情操多麼偉大,引導眾人繼續完成大我的使命。

1909年嘉義廳長津田義一編纂《吳鳳傳》,1913年日本當局興建吳鳳廟,同時吳鳳事蹟也編入小學教科書、改編成歌舞劇,吳鳳成為日本統治者「理蕃」的論述基礎。

 

嘉義火車站前小廣場的吳鳳銅像,很多年前被潑油漆,印象中還整個讓抗議群眾扯摔下來、瓦解。

分崩離析的不只是銅像,骨牌效應一般,退場的還有威權統治,以及一整個流離顛沛的時代。他的故事經判定為虛構的神話,他的存在只是做為三朝統治的樣板。對原住民造成歧視與很難翻轉的謬誤印象,也是歷史的笑話。

連「吳鳳鄉」這三個字都已經走入歷史塵埃。 

P1720054.JPG  

吳鳳,若果在當時採取如故事裡的「捨身取義」,跨上馬鞍的當下,會不會是因為對整個環境的絕望,就把生命交給命運來主宰。革除原住民獵人頭的惡習,只是意外的巧合?

只想安靜過日子,卻在百年政治的拉扯裡,一再受到強暴,無辜卻又啞巴吃黃蓮?

戰爭中的馘首與殺人祭神,究竟是野蠻,還是維持權威與禮教的必要儀式? 

晚風徐徐,悄無聲息地吹拂過嘉義火車站,以及奔往下一個目的地的旅人們。沒有人注意到歷史剝裂的震動微鳴。

 

P1720059.JPG  

(崇文國小側牆對面,也有這間老屋裝修的髮廊。) 

嘉義這一條吳鳳路,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往阿里山的方向,會經過吳鳳廟。

中壢有吳鳳街,高雄鼓山區也有吳鳳路。不曉得命名的來由是甚麼? 

去年年初,捷運台北車站地下一樓誠品書店的光亮裡,在哲學家詩人Mark NEPO的《每一天的覺醒》(The Book of Awakening)之字裡行間,赫然遇見吳鳳!

一位外國人,遠在美國大陸、曾在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分校任教達十八年,將這位已經被放逐在台灣記憶之外的人物,呼喚重新登場,而且是國際舞台,所為何來? 

 

P1720061.JPG  

Anyway,幸運的我,在嘉義的吳鳳南路,和人生的記憶無縫接軌。

arrow
arrow

    芒果不換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