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我的理想生活?

慢慢發現,回到原生家庭的生活圈裡面,又能兼顧生計和夢寐以求,就是最理想的了。 

P1540490.JPG  

《遠山的回音》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我理解了照顧的本質是遍尋並緊抓著一絲希望,期待你所愛之人能在這微小的希望裡持續生命的光熱。」

 


第二次搬家。

搬進東城。

P1540480.JPG  

昨天中午搬進新居之後,整個塞滿,幾乎動彈不得。也難怪啦,原本是至少兩房兩廳的家當,這邊卻只有一房一廳。

經過一天一夜的努力,房子終於找到它大概的模樣了。

不過,女兒已經看不到搬過來的樣子。

我的文章: 貓仔流浪記〉

 

坦白說,搬回嘉義之後,生活跟著鬆散了,連腦袋也是。以至於這次搬家,居然忘了提前申請WIFI,因此過了幾天「非現代人生活」。

已經習慣以網路為生活重心,沒有網路,比食不下嚥更令人焦躁。老爸傍晚慣常的叨念,卻觸痛我的神經,一把火上來,要他別再碎碎念了,「我現在煩的是沒有網路,沒辦法工作…」。

又過了幾分鐘。島嶼北邊的朋友要我幫忙想今年度的公司年禮,老爸突然蹦出來茶葉禮盒的點子,我不耐煩地回覆,「就說不要消耗品!」

我老爸說他不懂,然後就關掉彼此的對話。除了電視節目的聲響,兩人坐在客廳,一片寂靜。 

 

沒有網路,也只好到處打游擊。

但,或許更是潛意識裡某種逃避的念頭作祟?

P1540496.JPG  

是第四次拜訪,卻是第一次夜裡造訪。

很意外地,才八點左右,才只有我一個客人。

此刻的感覺很奇妙,其實也很美妙。 

老闆娘接了電話,應該是客人來訂貨。小老闆有朋友來訪,現在正在店外講話,而店外就是我很愛的維新路。

冒著失眠的風險,啜飲著鋪滿了巧克力碎片的熱可可亞,店裡流盪著的溫暖歌聲,小老闆說是來自日本的Ann Sally。

熱愛英國鄉村風的那時候,我也有一張和現在一模一樣的桌子。

轉行去澳洲學廚藝的小老闆,不只懂廚房和餐桌上的事,也對音樂有興趣。誠品,齊柏林,Dancing Quuen。

和他越聊越多。原來是爸媽帶著孩子一起經營事業,按部就班地成長。 

稍早前,小老闆略感驚訝地問我為什麼這個時候出現,很怕跟人面對面接觸太深入、在實體世界裡收藏秘密的我,開心地回答:「我搬過來了」,完全不掩飾。 

P1540493.JPG  

(更早前出去拿落在車袋裡的袋子,酷老闆突然開口要我多穿一點!!)

可以把這裡當作我第二個家嗎?

我的文章:〈用咖啡維新了一條街,甜美了記憶 

 

P1630919.JPG  

(老爸對我帶他們去的餐廳都頗有意見,不是位置太小就是食物不合味。唯獨這間餐廳深獲老爸喜愛…)

搬過來之後的某個夜晚,邀他們出去晚餐,就座後,老媽淚單行,我伸手去拭,「汝係想到啥?」,她接著也不是破涕而笑,是又哭又笑了。

我大概明白發生了甚麼事。 

即便老媽失智,老爸不免還是用一般的口吻,對她說著話。

我想,他應該跟她說我搬回來了。「暗時會帶咱去外面吃飯。」

 


老爸認定我以為他們都老了不中用了,觀念守舊過時,其實我只是覺得如果這樣做那樣做可以更好。

但,那都是我自己的想法。 

從台北搬回嘉義,並沒有直接搬回家。在西城另外租了兩房的大樓公寓。一方面實在是家當太多,需要擺放空間,一方面也需要適應縮短的親子距離。從不定期回家到每日見面,也從度假客人的身分悄悄轉換成名符其實的家人,會擔心生活的變化太大,包括工作和休閒方式,反而造成負面影響。

「和老人家的生活作息不一樣…我會睡不好。」 

 

P1150967.JPG  

(還在台北的時候,或者說,女兒從第一天進來我的生活,總是小心翼翼而輕巧地在「雜物」般的紀念品移動,主動適應她的生活圈。)

真的是「需要」,還是「想要」?

每次搬家,總是不斷有驚喜。「你(或你們)怎麼會在這裡?」,指的是衣服褲子書籍擺飾品。

然後,午夜夢迴之時,也會開始淡淡的惱著:這些錢如果拿去旅行或OOO,不是更好?

有網友接話:「人活著就是被需要。沒有了需要漸漸就被遺忘。」

人,因為做了某件事或很多件對他人有意義的事,慢慢產生了價值。被愛,是因為對他人付出了愛,而不是因為要拿到愛而去愛。 

 

P1540503.JPG  

(直到搬家那天,我才對老爸吐實,女兒十二月初就離開了。)

女兒跟著我,這幾年過著流浪的日子,算是某種「居無定所」。

她剛離開那時候,房東也通知我新屋主會來換約。可以依約住到今年三月,所以不急著找房子,一方面也沒心情。

這次搬家,自然也是離爸媽越近越好。

 

差不多兩周了,突然有一天,爸媽社區大樓貼出了招租廣告。火速看了房子。

隔天就決定了。

如此火速搬家,不為轉換心情。我現在的窗,可以看到那間音樂教室,以及轉角那間動物醫院。女兒在那裏告別了這個世界。

 

就在看房子前一夜,風雨交加,我已經就寢,半夢半醒間,漸漸感到一陣平靜,甚至可說是喜樂,女兒來找我了…

站在窗邊,我明白我要做甚麼決定。 

 

P1500400.JPG  

原本透天厝老家就在嘉義公園側門邊丘陵上,後來搬到市區電梯大樓,但也沒離開公園,在另一片街廓上。

很喜歡老爸現在住處和嘉義公園間夾著的這個方塊街廓,是近幾年才更新的社區。臨大通的這邊,三層樓洋房,陸續開了很多小店,咖啡店、服飾店、髮廊、有機食品店、餐廳,臨警察局那邊樓房比較舊了,但也有一間民俗文物收藏店。橫巷內則有音樂教室、藝品店等,接著的安樂街,兩邊老早就蓋起了雅緻的公寓社區。

整片街廓就是安靜、溫馨,出入的都是某種「味道」的族群,是夢寐以求的生活場域。

很想搬過來。一方面也是離爸媽再近一點。

但似乎不容易,新樓房買不起,公寓也沒見出租。

P1530003.JPG  

十二月底,新房東來換新約,我趁空檔和舊房東耳語了一下,女兒這兩天離開了,想提前換個環境。

 

卡勒德·胡賽尼:「任何決定或行動,都會像回音般穿越時空,繼而改變角色的命運—不管是活著的人們或是尚未出世的生命。」


原來,從家具搬回到嘉義的那一刻起,我已經自動從被照顧者變成照顧者,而不自知。

 

老爸最終還是靠蠻力將門打開了。

P1540673.JPG   

接近十一點,突然接到老爸的來電,「門從裡面鎖著了,打不開,汝緊來看一下」

家裡的大門有兩道門,鐵網紗門和大樓鐵門,前者是後來才加裝,門與門之間空隙不足,無法同時關上。昨天不知何故,卻卡住了。

他尋我下樓開門。他在裡面口頭指揮,看不到外面的我,以及做不到他以為的方式。我則邊思索著解決之道,邊聽到了門裡面一個慌張急迫的老男人。

他最近失憶現象開始嚴重了,越發敏感脆弱,認為我有意無意地輕蔑了。老了不中用了。

兩扇門,就這樣瞬間把老爸和我隔得有點遠。

當下,他最終放棄了「困獸之鬥」,同意找廠商來開門…但還是從裡面丟了一個近似挫敗的問號,「現在才十一點,一定要一點半才能來?」。 

P1540705.JPG   

當靈魂被迫束縛,侷限在一個出不去的空間,話沒說完,會是如何躁動不安?

如果我還住在西城,會不會知道發生過這件事? 

 

「老年並不是一定會困住人的鐵牢籠。

老去這件事本身就是流動的,而且,就算是鐵籠,也會有縫,讓光線可以穿透。」

二月中旬出刊的商業週刊1368期。也是我搬到東城之後的第二個月,讀到了這篇書摘,書名是《父母老了,我也老了》。 

書裡其中一個主角安,排行老三也是老么,快五十歲,單身。老爸一夕之間變老了,毫無預警,而且想要搬去跟她住,她極力抗拒。「突然之間,他變得溫馨慈愛。過去四十八年來他在哪裡?...至少沒陪著我。」)

P1540827.JPG  

床頭茶几底下,紅色塑膠碗,是女兒從原來主人那邊帶過來的,從頭到尾跟著她,唯一一件。 

那天,搬家後的第二天,白天還在忙著整理歸位。不知道是因為整個空間剛好出現Andrea BOCELLI的”Tristeza”(悲傷),還是這個碗,從箱子裡取出來的當下,透過碰觸,跟我說了話,我突然泫然欲泣了起來。

可以把它稱做是遺物嗎? 

她晚上都要跟著我睡,只好將食物、水碗和貓砂盆都放進臥室,這個桌腳的角落,就是碗之居所。

之前兩天,她原來主人知道我搬了家,也知道我對她的情感,「就留個她喜歡的地方…」。 

早上半夢半醒之間,感覺到女兒跳上床來,跟以往一樣,要鑽進被窩裡的我的懷裡取暖。

「這些原先毫無交集的平行線才終於清晰的浮現出來。」 

 

P1540955.JPG  

(現在,就是靜靜聽老爸回憶過往,不管是神采飛揚或者黯然神傷,都讓他成為舞台的主角。我不過是配角,偶而我的回應或詢問細節,都是把我和他的距離擴展得更遠、線拉得更緊密)

老爸悠悠地回憶著,大學畢業回到嘉義當教師的他,家裡養了隻狼犬。是家老四(我四叔)想養,是家老三(我三叔)高中同學的父親送的,但之後的遛狗,倒變成老爸的每日例行性工作。

他那時候還未婚,傍晚下了課,就騎上單車往嘉義公園附近的這座學校。後面跟著那隻狼犬,與落日餘暉背道而馳。

「那時候學校校門進去左邊還是草地…」,人與毛孩兒在那裏活動筋骨。 

後來認識了老媽。和老媽一人騎一輛單車,下了課往這片草地跑,後面跟著那隻狼犬。

悠悠的。 

我開始有些了解,為什麼住遍了嘉義城的中央和西南邊,最後會把家定著在嘉義公園這裡。 

草地早就不見了,蓋起了活動中心之類的建築物。

 


人生通常自有規劃。 

安後來打開心房,心甘情願地請爸爸和她一起住。

五年之後,終究走到不得不面對的那一天,是她守在床邊。「在這個世界裡,我沒有錯過什麼了」。

 

雖然錯愕。但,換個角度,理解他的狀態和出發點,也就開心了。 

P1730224.JPG  

回家路上,順路繞進了東市場買蛤仔。老人家不好食蛤肉,飲蛤仔湯也是好的。

家裡的晚餐是四點半就開飯。我通常五點半過後才下樓,自己進食兼陪他們說話。今天蛤仔到家,已經將近五點半。「爸,我全身都是汗,先上樓洗澡換衣服...」,還特別叮嚀,「這蛤仔啦,明阿仔再煮就好,不急。」

老爸:「哇知哇知,汝緊上去,哇等下叫西蒂將蛤仔拿去浸水,吐沙。」 

等我六點下樓,蛤仔湯已經上桌。

湯很鹹。吐沙時間不夠,碗底一撮黑沙。老人家心智越發單純,口感益形鈍化,在這鍋蛤仔湯裡無所遁形。 

「恁明阿仔中午要記得喝湯喔…加點水去煮,湯有點鹹啦。」 

P1520998.JPG  

「這讓我得以理解,孜孜不懈的愛是何等沉重,需要無比耐心、耗盡全身氣力,或被無奈的妥協團團包圍…

而在這照料的過程中,我們會因此轉變,便發現自己的真實樣貌。」

arrow
arrow

    芒果不換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