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10847.JPG          

~三百年東門,「我」的庶民美食廣場~

每年的傳統民俗長假,大約是這座城澎湃洶湧到極點的時候了,許多出外人以這座城為母城,用實際的擁抱,來回應母親的呼喚、青春記憶的召喚。圓環扼著東市場東方的出入口,圍繞圓環北邊,平常就活躍著諸多吃食老店,數十年如一日,清明節這天多了返鄉客,包括配偶和年輕的下一代,更是人氣滾滾。

嘴裡吃著手裡拎著眼裡看著,穿入圓環,再外擴延展,不知道心裡會不會滾著生生不息的喜氣? 

頭一遭認真參加這個時節,赫然發現城裡應景的攤位還真不少。今天換來這間圓環邊的攤位,排了約莫半小時,但大家心知肚明,排隊是一種儀式的過程,心甘情願。

P1610848.JPG  

聽著老闆和顧客、店家自己人之間家常的對話,包括了老闆的心路歷程、同業的競爭,還有教導處理春捲皮的技巧,嬉笑怒罵也是人生,等候了半小時才娶到貨,也是值得的。

P1640189.JPG  

住回來嘉義,時日越久,越愛這古城唯一留下來的城門圓環。城門,歷經多次地震毀損後修復,數度改朝換代之後,終究走入歷史,最後換四尊白色尿尿小童登場

十八歲以前,包括搬回來後,有時候會在中午過後,特意繞過來吃鴨肉麵。更靠近了它,那飽滿生鮮的庶民活力,很快地就收買了我。

P1540600.JPG  

那天的中餐,是這間賣了18年的東門碗粿、肉骨酥湯。可以列入道地的嘉義美食,還不至於驚為天人,倒不免有種相見恨晚的微小遺憾?

部落客〈喇小勒的懶散空間〉踏查米糕界,對這間隨機探訪的米糕大加讚揚。尤其是肉骨酥湯,形容精闢入理,光一段粉皮的分析,就一筆說到心坎裡了,更不用說追根究柢的介紹。

「排骨酥肉多皮少且不乾硬,骨頭部份也燉得微化,軟骨可以輕鬆食用。湯裡冬瓜十分入味,亦是亮眼。湯頭調味很足,是自己愛的走向」。                                   

P1540743.JPG  

煎粿也是嘉義名物之一,東門圓環邊的這間火婆煎粿,隨著時間、時代風潮和口碑的累積,一甲子過去,人氣越添火紅。火婆一名源自於婆婆的稱呼,技藝和精神已經傳給下一代,延續至今。

「簡單,反而更能凸顯食物的美味和不簡單」。店裡的粿分菜頭粿、油蔥粿兩種,堅持以「純米」磨製,經四小時炊製,更具彈性。現場,來上一盤現煎的油蔥粿,半面酥脆半面柔嫩、油香四溢,加上半熟荷包蛋的濃稠、魚丸油豆腐湯的清爽與芹菜的辛辣,口感與味道層次豐富。

原本就是舌尖上的傳統滋味,搭上了懷舊和在地的風潮,五感滿足,美味更是加倍。

P1540745.JPG   

(火婆隔壁是東門粿店,和火婆系出同門,兄弟分家。只賣粿,那疊高的竹蒸籠,就這樣擱在店門口,不拘小節,也透著古趣!)

舒國治老師受邀在高鐵車上刊物上推介美食,今年六月寫到了火婆煎粿。著迷於在來米米製品的他,「看在眼裡,已教人感到早晨精神振奮,幾口咬下,更別說一天的精力有多旺盛了」。 

P1650076.JPG  

火婆斜對面,和平路上的王記肉包,是來自北京的手藝、嘉義民國路空軍眷村美食,建國二村拆遷後才遷移過來現址。

包子店已經傳承給第二代,不過靈魂人物,還是知名影視製作人王偉忠口中的王大大。八十好幾的她,看來身體硬朗,個性嗆辣,很有北方人的豪爽彪悍。隨著夫婿,打北方飄洋過海而來,卻把後半輩子留在這座海島,人生地不熟的,倒也闖出名堂,是傳奇了。有興趣一窺究竟,可以在《偉忠媽媽的眷村》,窺探她的側影!

P1650078.JPG  

古早味包子、大餅、水煎包、小籠包、燒賣、蛋餅。素食店、阿麗雞肉飯。從早到晚,輪班接力,將這裡烘托成庶民美食廣場,更名符其實。 

東門圓環鴨肉麵,是我愛上這座美食廣場的第一次經驗,自然要提前專文分享!

我的文章: 〈來自鄰家的半世紀挑逗〉

P1540740.JPG  

好吃,就算只有一兩樣,就很厲害。

但,東門圓環氛圍,會不會是美味升級的化學因子?

東門碗粿米糕:嘉義市和平路154 / 上午

火婆粿店:嘉義市公明路188 / 06:30~11:30

王記肉包:地址:嘉義市和平路281  / 06:00~19:00

 


今年三月下旬,《大南方精靈》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閉幕儀式上,黃明川導演說:「從影展,看到了嘉義的能量。城市有能量,就海闊天空。」

剛好,閉幕前兩天突然冒出個想法,呼應黃導演的結語?!嘉義的能量,就遊移在這種百年古樸風景當中,而這座東門圓環,該是其中一項代表。似乎擁有一種奇異的能量,會吸引人過去,含蓄粗陋而迷人,尺寸迷你卻很大。 

P1340993.JPG    

(嘉義,昔稱諸羅,台灣最早的城池。既然名為東門,意即這裡是嘉義的東城門,1704年,清代知縣宋永清建木柵城,門面對玉山。)

「明治三十九年(1906)嘉義大地震,城垣全毀,僅存東門。是年(民前六年)日本當局乘機制定都市計畫並實施市區改名,重建後之嘉義市,為台灣全島當時最現代化街市,工商業及交通開始發展,明治四十年建設通阿里山鐵道。」 

圓環,設計源於西洋,通常用來作為都市景觀的節點。塑造城市的宏偉氣度,也間接增加記憶的厚度,巴黎凱旋門廣場可以做為顯證。

日據之後,日本人開始在台灣逐步實現理想城市夢想,圓環陸續出現。其後,社會變遷,車輛快速增加,從四面八方湧集分散,穿插不易,造成圓環交通打結。圓環變成「都市毒瘤」,連舒國治都評論,「不知怎的,令交通更顯拘拗」。

逐漸從台灣島上消失。 

P1650339.JPG  

(從這張里長網路上分享出來的照片,東門圓環曾經有過噴水池。池裡的尿尿小童,和今日的不同,但同樣姿勢各異。)

諸羅城依天文景象和地理型態設東、南、西、北四座城門,其中東門,1727年改建磚牆時稱「襟山門」,1833年再次地震重建,改稱「迎春門」。

先是天災撤除了諸羅古城在土地上的時間印記,除了西門,日本人接著在南門、北門、東門原址改建圓環。行經其間,也知道這近代公共交通設施並非古蹟,但遺址餘韻依稀,只消多加想像,多少能感受城市歷史的重量。

何況,為市民所共同接受,在市民記憶裡發生重量,久了,也可以是某一天的古蹟。 

P1680149.JPG  

(圓環上,還短暫出現過雕塑名家蒲添生之子、也是藝術家蒲浩明的作品《和樂》。照片轉攝自涂淨茵〈公共藝術之設計不敵民眾之公共意識-以嘉義東門圓環事件為例)

南門、北門圓環相繼拆除,東門圓環碩果僅存。重建城門,顯然是更不可能的了。 

 

P1610200.JPG  

太愛東門圓環了,但這份喜愛著實藏了點私心在裡面…所以對擴寬東門外往東這段路、破解了古都的氛圍,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是為了興建新穎的觀光飯店?美化市容、促進商業發展,自然也是可能選項。

路寬,兩邊樓房不高,視線可以直達山仔頂,或者更遠的阿里山。

人車不多,更顯天高地闊了。拓寬已成事實,久看生情,倒也是一種況味! 

樹,是挽救市容很好的方法,加之夏天就要到了,烈日當空,種上樹,徒步的旅人,尾隨東郊嘉義公園的「林野佳氣」,蔓延到東門圓環,會不會是好主意? 

  

P1650086.JPG  

嘉義,取「嘉其義行」之意,之所以成為全台唯一皇帝下詔賜名的城市,原來答案就在這座道教廟宇裡… 

這座東門圓環邊的忠義十九公廟,又稱義犬公廟,已經有228年歷史,956月因配合道路拓寬,原址改建新廟,去年11月20日進入入火安座大典。據說,當天典儀安排全國著名狗學校校長蔡慶榮和地方民眾,率同九隻頸繫紅綾的各類狗狗參加,還有特技表演,祭典中不時穿插狗吠聲,也算是別出心裁。可以稱得上「與時俱進」嗎?

「在台北縣有十八王公廟,在嘉義東門則有十九公廟」,奉祀主神忠義十九公是清朝力抗林爽文之亂的諸羅東門李甲等十八位義民與義犬公,後來因誤中賊兵空城計而殉難。嘉慶君遊台灣時,為感念其事蹟,特別在尊號上冠以「忠義」二字。

乾隆皇帝深受感動,改稱諸羅城為「嘉義」,取其「嘉其義行」之意。

P1500658.JPG  

(去年年底忠義十九公廟舉行入火安座大典前後時期攝下的傍晚的圓環…從拓寬後的大馬路回頭望,遙想著當年相對於民宅高聳的城門,倒別有一番意趣。)

報載,當日「湧進數千名各地宮廟信眾進香祭拜,香煙裊繞,場面極為熱鬧盛大。」 

P1640955.JPG  

搬到東城之後,過了晚餐時間,又想省事、不往文化路夜市去,這間東門圓環邊的福州意麵變成新選項。

博客來編輯奧提森推薦《深夜食堂》時,把食物的特色說得很是精闢。「食物與人那一層神秘的連結,永遠只有當事人能夠體會。這是一種難以分享、也無法複製的體驗。」

這碗麵,把小時候關於的鹽水意麵的味道和記憶,一併帶回來給我。 

可惜,它的燈只亮到夜裡十點。

否則,我很願意稱呼它為我的「深夜食堂」哪! 

特別是在空曠寂靜的黑夜廣場上吃麵,感覺很棒。以星空為屏幕,以大地為飯廳,物美價廉的超值VIP 

P1640959.JPG  

有此一說,傳統的古早味,深植在出外遊子、離鄉背景的人們心裡,每每回來,總是來回味一次才算數。

東門圓環,美味與否,見仁見智。開放場域的一逕悠閒、隨心自在,充滿庶民的生猛鮮活氣味,卻不會讓人覺得擁擠難耐,該是我自問自答的最理想答案。 

P1490598.JPG  

東風未放曉泥乾,紅藥花開不耐寒。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攜手雨中看。 (唐、竇梁賓)

時間不會等人,美景瞬間即逝。

有空,就來走走。

arrow
arrow

    芒果不換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