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480339.JPG  

《電子情書》於1999年3月在台灣上映,正當e-mail熱潮橫掃全世界,自然地也掀起一陣熱烈回響和廣泛的討論。梅格萊恩苦心經營由母親留下來的兒童書店,溫馨宜人,已有40年曆史,爲街坊所熟知。而湯姆漢克卻在附近新開了大型連鎖書店,在他眼中,書純粹是商品,挾資本和服務優勢,低價促銷。

童書店大受影響而面臨關閉,因此她非常痛恨在虛擬世界裡她認識了一位網友,用電子書信交流出共通的頻率,互為欣賞,卻不知對方就是書場上競爭的對手。

 


才不過短短幾年時間,實體書店本身就變化甚鉅,群落分散或移轉,經營模式多元化,進入了網路書店的時代,更別提文字載體(或曰之閱讀方式)的革命。

回想到台北求學,讓台北在地同學帶去了第一間誠品,那次之後,書店人生就直接翻頁到了誠品年代,連重慶南路書店街也是陌生的。很長一段時間,不管在台北還是高雄,慣性地,都只去誠品。

 

就算假日回嘉義,也只會到誠品。

P1360200.JPG  

~我相信她會再回來的~

這不是?是的,沒看錯。這裡原先是衣蝶百貨,這個樓層原本是誠品。誠品早在2009年就已經撤離嘉義,而我居然還蒙在鼓裡…該怪我漠不關心,上個月還惦念著找一天過去拜訪。

誠品書店的第一家店於1989年開幕,當時定位為人文藝術小型專業書店。1995年,從仁愛圓環遷至今日之敦南店。1999年,敦南店成為台灣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隨後陸續在台灣各地開設分店,並且擴大為誠品商場,跨足百貨零售業。同時也開始出現質疑的聲浪,書,是商人形象的化妝品、百貨公司的優雅點綴?

但不諱言,誠品所到之處,確實都成為亮點。以誠品已經成功登陸香港和蘇州的雄心壯志、連宜蘭、虎尾都有誠品的實績,我相信她會再回來的。嘉義酒廠文創園區?將來的秀泰影城大樓?還是、半條二通?

 

P1450572.JPG  

(「你是怎麼走過來的?」老家和圓福寺就在後面王田里裡面,現在老爸家也在不遠處,步行可及,也許以後可以多來走走。)

~講英語的敦煌世界~

原本在十樓空中樓閣的誠品,早已隨著衣蝶遠颺,嘉義又回復到書籍大賣場的「純真年代」。令人驚訝的是,嘉義27萬人口不到,居然有敦煌書局,而且是開在王田里,一開就開好幾年。

那已經是嘉義現代東城邊界,若以台北地理來形容,算是南港要往山裡去了。號稱「都市之肺」的百年嘉義公園,入夜人稀影綽,一片寂靜,民權東路再往東,沒一百公尺就是植物園和農業試驗所的稻田,上坡則就進入水源地的林野自然了。

嘉義過往的公私立中小學校和公家機關多半集中東城,還包括由嘉義師專、嘉義農專及升格後的嘉義大學,泛成一片獨特的城市氛圍。

 

敦煌書局最早是1952年出現台北市區,趕上60~70年代西書業的黃金年代,在中山北路打下一片江山,也逐步向台北以外城市擴展。書店競爭激烈,能讓它屹立不搖的,想必是找到了藍海,兒童英語教材、讀物、成人英語教材、大專英語文教材,舉辦英語講座,用語文的強項,在南部這座相對更重視子女教學的城區,找到了立足之地。

 


P1550034.JPG   

(臺北博愛特區的重慶南路是一條臺北人即熟悉又陌生的路。)

也許我已經被歸類到侏儸紀時代人類了?!

不愛電子書。工作已經終日與電腦為伍,睡覺前或任何一個空檔,有溫度的書,自然是更好的伴侶。

既然要親近實體書,所謂的博客來之類的網路購書,也不在我的選項。顯而易見的好處,對我只是上網查資料。折扣?吸引力不大,畢竟已經是誠品永久會員。

前同事W倒似乎挺愛網路購書。印象中,總聽見她叨念著午休時間要去哪間便利店取書,然後就看見她拆封,享受著拆禮物的喜悅。

 

網路購書,其實也少了某種難以言喻的趣味,逛、書、店。

誕生在台灣實體書店起飛的年代,到書店買書,變成一種定著的行為模式,成為儀式,跟讀書連成一氣。就如同上香祈福前,要先從置香筒裡取出來點一樣,起承轉合,缺一不可。

儘管多半是一個人在逛書店,但櫃檯還有店員,身邊也有人在呼吸在走動甚至是討論,一種你知我知的默契感,油然而生。

P1600156.JPG  

現在的誠品,更不只超越複合式書店,以市集的型態,出現在松菸店。

(圖片是板橋店,圓形的空間、間隔的小長窗,讓我回想起第一間誠品)

 

~過不去的其實是我自己~

手機出了點狀況,下午輾轉到了聯強國際找答案。

某項功能很快地又恢復使用了。

P1540919.JPG  

來到騎樓下,街角那頭的斜陽直直射過來。

民族路的這段,印象中連著好幾間大書店。說大,當然是比不上現在的連鎖書店,或者嘉義中山路上好幾層樓的書店。不過是傳統小書店的放大版,空間呈狹長型,店前面也許賣卡片或文具,兩邊是書牆。

當時年紀小,還不懂得甚麼是服務品質、書海的浩瀚無邊,找到要的東西,付了錢就是。

路還沒拓寬,侷促的街,兩旁不斷冒出的人或車,半小時還是多久一班的市公車擠挨著經過,恍惚這舊曆新年都過不去,一年到頭都唱著恭喜發財。

 

路擴寬了,因為要直奔山上,車速快了,更熱鬧的一條街,店面往內縮,樓只好向上疊高。書店剩下兩間,變得不親切還是怎麼著,怎麼都彆扭,不愛去了。

 

是我沒跟上時代。

門市工程師有一種台北都會裡的客氣,「應該就只是臉書版本沒更新,按下確認鍵就好」。

我自己的腦袋和感情卻還一直停留在過去,回不來。

 

P1480335.JPG  

~到良昌告解一次,就換來一次安全感~

回嘉義之後的前半年,還是常跑台北,買書,就在旅行台北的同時解決了。但越來越不愛上台北,而且儘管壓抑無止盡買書的聲浪愈發之大,基本需求還是存在著,只好在嘉義另尋新歡。

 

嘉義市區不大,因為嘉年華戲院及所在的仁愛路,不在西城回東城的路徑上,就等同木柵到台北信義區一樣,要橫山越嶺。某日,卻因為朋友來訪,步行取車的過程,發現了這間飄散著某種味道的書店。

部落客「屠宰場之舞」形容嘉義的二手書店,「草根到不行」。它倒剛好介在書店的本質與尋書氛圍的鋪陳之間。教科書、文具禮品是嘉義書店生存的基本,它有,但擺到樓中樓的二樓去了,一樓則是雜誌和各類書籍。

大門其實沒關上,和街道的魯莽吵雜連成一氣,不曉得為什麼,穿過那道神奇的門,心自然地就溫順了下來。每本書都很可愛,都很值得買。不見得齊全,但似乎懂得銷售自己。書種類多了,反而買不下手,簡單就是美,選擇有限,看到了就帶走了。

 

老闆自己顧店。

忍不住問了,他回答他們在北港還有店。為什麼問?他的模樣,活生生就是當年民族路書店街老闆的翻版。不那麼市獪,但又有商業的禮貌和行銷的技巧。

第一次見我拿了一疊設計和文學類的雜誌,還特別推薦另一邊區域有相關的書籍。第二次去,他問我為何都買雜誌,後來我不好意思也順便帶起書來,無意識地掉入了圈套。

從那次後就以它和他為主了。嘉義誠品消失了,我在仁愛路上這間書店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P1550909.JPG  

~嘉義口味的金石堂~

回嘉義之後,需要解決買書的需求,這間位於爸媽家與住處之間、直線路徑上的書店,基於方便而成為船舶停靠港口之一。

自從有了新歡,而且少了鼓勵閱讀的精神和氣度(係因應各地民情?)、沒有折扣種種因素,漸漸不去了。

 

前兩天,要收藏聯合文學351期,也是改版首發號,新歡那邊缺貨,不得已轉回來。

是有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好久不見,也是一種懷舊感作祟。再加上居然讓我遇到了當次消費滿880元就取得會員資格之好康,貪小便宜之下,好感倍增,下場自然是又買了一袋。

但,其實更清楚,這間位於北門驛附近、阿里山森鐵近在咫尺,儘管是法商大賣場附屬書店,聊備一格,又是大型連鎖書店的老二,卻散發著猶如美國西部荒漠裡的綠洲氣息。

 


P1600997.JPG    

(書田二手書店)已經開了四年多囉」,我們之間是用這句話開啟了交流,中間穿插了我是不是本地人之類,「回來顧老人家(媽媽),有糖尿病,每周要去醫院兩個下午,平昂日三餐也要處理,想說就開個店,時間上也比較好運用」。

其實沒甚麼我非常熱切想要帶走的書,會走進來,原因很純粹,想了解嘉義二手書店的脈搏快慢。

說是「同為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有點誇張了,但我懂他有說沒說的一切。

我以後會比較常現身這裡。

P1600999.JPG  

剛到的時候,媽媽在店外頭坐著,也曬太陽,後來跟著也進來屋內,開了電視。又一會兒,和兒子老闆為了一則手機的簡訊,聊上了半天,「會不會是詐騙電話?」,「不是啦,只是通知妳要不要申辦而已啦......好熟悉的場景,那也是我和老爸現在的對話框。

 

P1440359.JPG  

是不是「好」書店,怎麼判斷呢?一座書店裡面如果充滿了碰撞,而且是來自於書店職員,將書上架「過於俐落」,甚至是心不甘情不願,他對於顧客的服務,想必好不到哪裡。當然,也不能全然歸咎於他,畢竟你敬我一尺,我讓你三分,老闆和制度,顧客的品質,還有那天的天氣,都有影響。

那次我幾乎是倉皇逃離,此後,那裏成了一倒城市的缺口。

受不了書本痛苦的嚎叫。

 

P1500439.JPG  

回來嘉義之後,是我的「換了一個城市就換了腦袋」?還是,審美觀和價值觀雙雙政變?

這個大賣場角落的天倫之樂,反而是我心中很美的風景。全球20大最美書店,美則美矣,卻應該容不下穿拖鞋和孩子放進手推車。

 

P1480338.JPG  

《電子情書》是回不去了,現在即將步入《雲端情人》的世代,紙本書呢?民族路書店街消失了之後,嘉義的書店風景反而更豐富,也是有得有失。

 

借用文字工作者簡白的文字:場景一:紙本書,無論作為商品或非賣品,都已經停止產製流通的時代。兩個人談話,「嗨,以前有一種叫『書』的東西,你知道嗎?相當聰明,搭載恰到好處的文字資訊,用紙張和墨水印刷出來,然後裝訂成簿冊。」「聽說過,似乎攜帶容易,走到哪裡看到哪裡。」「當然囉,而且讀的時候,既不用硬體裝置,也不用軟體,更不用電。」「這麼巧妙的東西,是誰發明的呀?」「不很清楚,但聽人講,以前這種叫『書』的東西,到處都是,甚至有一條長長的街道,每家店面爭搶進貨,賣給泛稱為『讀者』的人。」「啊,以前有『書』真的比較方便哩。」

arrow
arrow

    芒果不換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