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20123.jpg  

糊里糊塗就走到了聖母院,也許是吐火獸或其他神鳥在指引呢!
或者,如同《巴黎的晃遊貓》藤野優哉所言:巴黎聖母院,名副其實的巴黎標誌!
或者,還是冥冥之中,有道隱形的光在引導著我、聲音在呼喚著我,而我,就該在這個時間、用這種方式與它相遇?

 


P1120163.jpg  
~哥德式風格的林志玲~

巴黎聖母院是哥德式建築的代表,竣工於十三世紀(1163~1260年),在十七世紀法國大革命時期,則被視同舊有特權階級,受反宗教、反天主教風暴摧殘所及,遭破壞掠奪而荒廢不堪,直到十九世紀才得以重修,而翻身重見天日。
繼羅馬風格之後,開始風行哥德式建築。高聳入雲的尖塔、繁複的石柱與大門口雕刻並立,風靡了巴黎所在的法國北部,聖母院正是代表作,簡直可說是哥德式教堂的林志玲。
雖說尚處在初期哥德風階段,尚存有從羅馬式過渡到哥德式的特徵,在構造端正、左右平衡之美上,無人能出其右。
而不管是建築物各個立面、頂上的雕塑或是背後拱距長達十五公尺的飛扶壁,都形塑了一個宗教或神怪的幻想世界,對應了世間各式各樣的人,也映照了內心的各種念頭。晨光或餘暉、晨鐘或晚禱,善惡正邪都可能存在,人於是無所遁形,是巴黎聖母院更厲害之處。

 

553467_378700108877344_926602486_n.jpg  
~這不是聖母院~

好法國的教堂啊!咦,怎麼都是東方人面孔呢?
原來這是越南胡志明市百年歷史建築紅教堂。紅,因為是紅磚所砌,與巴黎的偏黃石灰岩建築大異其趣;法國風?因為舊稱「西貢」的胡志明市,1859年起成為法國殖民地,1877年按正統羅馬建築風格修建,1883年落成,兩座40米高的對稱鐘塔是仿巴黎聖母院型式所建。
胡志明市又稱「東方小巴黎」,可見它城市間隨處可聞的法國遺風,法國女作家也是《廣島之戀》劇作家莒哈絲也將這座城市寫入她的小說「情人」之中。
2007年的胡志明市之旅,第四位我與巴黎邂逅的牽線者。

那天,我站在紅教堂旁廣場等朋友到來。
遙遠歐陸上的巴黎,上午七點的晨霧才剛飄過西堤島和聖母院的上空?

 

P1120184.jpg  
~鐘樓怪人,你在哪?~
提到巴黎聖母院,當然就不能不提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的《鐘樓怪人》,它的法文原文為「Notre Dame de Paris」,意即「巴黎聖母院」。
鐘聲過後,加西莫多會躲到哪個角落,繼續守候艾絲梅拉達呢?
1831年,雨果完成了以巴黎聖母院為場景的《鐘樓怪人》;2002年,全法國慶祝雨果200歲誕辰。

報載聖母院打造八座大鐘及一座以聖母瑪利亞(Marie)命名的巨鐘,並將從2012年12月12日起舉辦慶生活動到明年的11月24日,巴黎樞機主教則會在2013年2月2日獻主節舉行新鐘落成典禮,因為她850歲了!生日快樂!。
這一切都為了聖母院!

我在巴黎的第一天,第一站就獻給了西堤島的巴黎聖母院!

 

P1110996.jpg  
~彈到西伯利亞上空~
2012年10月3日凌晨,我在高空中的密閉機艙,正在飛越西伯利亞。
上完第一次餐,空服員歸位休息了,機艙內燈都滅了,同伴們(姑且這樣稱呼機艙內的旅人吧)也多半閉上眼歇息了。
我沒睡著,正確說已經睡不著,索性拿起耳機聽音樂。
機艙外面是很濃稠的兩大片黑塊,隔開天與地,機翅就遙指著天地盡處交接的橙色漸層,偶爾遙遠的地面上出現零星的燈光。機艙內空調溫度降得很多,簡直是進了冷藏庫,我扯緊了外套。
范瑋琪出了新專輯,似乎也同時拍了微電影,影片中她幫助自己患有輕微自閉症的弟弟走出來,也幫助了自己脫離困境。是舞曲,所以節奏輕快,透著中亞民族風的旋律,在第一次飛越西伯利亞上空的當下,特別抓住我。

這趟飛行,從台灣起飛到落地巴黎,95%以上旅程也在黑夜當中,某程度上也算日夸父翻版,累卻不得不。
心還沒完全離開工作場合,伴隨而來的是些許的灰色,因無暇整理而對巴黎之行低調期待。
這首歌,號角一樣,推著我的心往前進,啟動了這次旅程。謝謝范瑋琪啊。
來彈起來 把心情晒一晒
有天空的胸懷
比夏天的節拍
還要更痛快

 

P1120155.jpg  
~和平之鴿、自由之歌~
我們在左岸拉丁區無意間的蜻蜓點水後,繞回西堤島,也是第一天的目的地:巴黎聖母院。
過了聖母橋(Port Notre Dame,1912年),我們再度停下腳步。羽翼灰黑加雜卻有序的美麗的鴿,就在路人如我們的眼前、腳邊踱步,或者接受餵食,一派從容大度、優閒自在,冷冽的空氣似乎完全不構成威脅,比人類更能享受現下的環境。可以說:比巴黎人還更巴黎?
金髮夫妻、金髮小女童和推車,以及小孩銀鈴般的笑聲,優雅的鴿群,在午後四點左右的日光斜暉中,交織成巴黎另一個和諧風景。
稍後,同伴還接過陌生路人的麵包屑,吸引這群能翱翔都市上空的巴黎市民到他的手心。當鴿低頭放心啄食,「會痛呢!」,他苦笑著。

時序已經跨入2013年,還不太習慣,偶爾會將年份停留在2012年。在巴黎的第一天,我也還不怎麼習慣巴黎,但多半興奮、期待多過於從東方蕞爾小島飛到歐陸空中12小時未好眠的疲累。
擱下過去這一年的紛擾,就像暫時忘掉台北的一切,珍惜現在的擁有、期待明天的美好。
聖經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教你們得以自由。」
鴿,受人類食物的餵食或施捨,也許不自由,但享受當下,也是另一種自由了。

 

P1120174.jpg  
~光的舞台、照映人心~
走在黑暗與光明交錯之間,心益發肅穆,逐漸退去觀光客的外衣,不由自主地開始無聲的呢喃。我為什麼會來到這裡?我做了甚麼?

2013年1月21日19:30,我會走進台北國父紀念館,觀賞有「法語世界之歌劇魅影」之稱的《鐘樓怪人》。
這齣改編自法國文豪雨果(Victor HUGO;另一鉅著《悲慘世界》)同名小說的音樂劇,控訴著宗教的虛偽、感慨世人對美醜善惡的偏見與盲點,內容充滿了人性衝突與掙扎,情愛糾葛間情感豐沛真實。
巴黎聖母院作為主要舞台,它的聖高崇潔,它的孤獨與人際疏離,會如何呈現在觀眾面前?

2012年10月4日,我走到廣場上排隊進入巴黎聖母院的人龍末端,等候一場宗教空間的洗禮。
誠品書店、君品酒店設計師陳瑞憲自述很喜歡拜訪教堂,因為在宗教空間裡有一股很誇大的戲劇張力,而其中光線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要角。「通常宗教建築會把空間的尺度拉得很大,讓人在裡面顯得格外渺小,好像空間裡充滿了不可能的力量」。
帶著期待與冒險的渾沌心情,尾隨人群徐步穿過門廊,漸次步入黑暗,那聳入天際的黑暗裡沒有天人交戰的慌張尖叫,取而代之的是聖樂般的祥和。
光,透過彩繪玫瑰玻璃大窗射進來,照在十字架上受難者的臉上,也直射人的內心。

 

P1130255.JPG  
~現代版艾斯梅拉達~
音樂劇《鐘樓怪人》第一幕用《波希米亞之歌》(The Bohemienne Song)來引介女主角艾斯梅拉達。
美麗善良的她,在故事一開始似乎就預知了結局:我來自安達魯西亞的家鄉。我走過普羅旺斯。我浪跡天涯。明天誰又知道我的去向。
命運早寫在我手上。我會走出法國。一切寫在我的手紋上。誰又知道我的去向。

巴黎之行的第六天,我在聖心堂與吉普賽女郎發生一段奇妙的邂逅。直到今日,我還無法辨別真相。該說是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還是,防人之心不可無?
也許,來自不知名異鄉的她,是現代版的「艾斯梅拉達」?

 

P1120170.jpg  
~等候進教堂~
等著進教堂,是被迫的不得不?心甘情願的盲從?還是真心求一個庇護?找心靈上的救贖?
在音樂劇《鐘樓怪人》裡,巴黎聖母院既是偽善的代表(副主教弗侯洛操縱他人命運的權力象徵),也是真愛發生與保存之所(孤兒柯西莫多在此長大、後來收藏逃獄的艾斯梅拉達)。
矛盾與衝突的化身?無能為力,只能任憑芸芸眾生相互折磨,自求多福?
台北《鐘樓怪人》活動主辦人張正宜說得好:巴黎聖母院(我們的女士)並沒有庇佑在她影子下喘息過活的平民眾生。
「她只是用她的姿態注視著歷史滾滾長河和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P1120168.jpg  
~誰來審判?~
通過這扇門廊,如果沒有被喝斥,就算是洗心革面了?即將修成正果?
(眾王廊下的正門,同台灣廟宇一樣有宗教或忠孝節義故事浮雕,講述聖經故事及聖徒的一生,由左至右分別為《聖母門》、《最後審判門》、《聖安娜門》)
~蠟炬成灰淚始乾~
旅居巴黎作家吳安蘭寫得真貼切:「教堂裡閃動著萬點燭火,好像進入人類亙古神秘深黑的心靈;慾望、思念、企盼、悔恨、悲痛…,都在萬點燭火中閃動著。
800年的老教堂,沉澱了多少人類內心的秘密、掙扎。」

 

P1200132.JPG  
(落幕)

arrow
arrow

    芒果不換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